說到白咖啡
生活
作者:張曉風(台灣)
不過是一杯便利咖啡,價錢不超過十元,但其間亦自有某個地區、某個族群的執著和尊嚴,說得白一點,就是有掌故或有故事;說得玄一點,就是其間有文化背景的敘述。
長桌上可以分享的食物
我任教的大學和別的大學一樣,是男教授多於女教授的。不過,我們的院係卻相反,教師陣容居然以女性教授為主,大概因為多數男生都不屑讀人文科係吧。
這樣以女性為主的辦公大樓裏,一時充滿女性氛圍。譬如說,有位許助教,雅擅園藝,她把三十坪的中庭布置得非常幽靜可人。我教書至今近五十年,從來不覺得學校真有意於“教師福利”,倒是許助教手植的西番蓮(其實就是百香果啦)開花的時候,我覺得自己是被照顧、被愛寵的,在中庭陽光下小坐的刹那,我不禁自覺幸福尊貴。
係辦外廊有張長桌,它幾乎是全係的活動中心,老師外出看到什麼好吃的就會拎兩包來放在桌上請大家享用。這一點,看來也十分“女性動作”。這些食物都是些“惠而不費”的小東西,什麼花生啦、糖果啦、非洲茶啦、水果啦、肉脯啦、鳳梨酥啦,如果有人造出一張“桌上贈食流程表”,也幾乎可以考察出敝係同仁開會或旅遊的路線圖。例如,有人去了宜蘭,有人去了雲林,有人去了紐西蘭……
有一天,大概有人去了西馬,桌上就出現了一堆“三合一”式的“速泡咖啡”。咖啡包上寫著“白咖啡”三字,這種咖啡包的分量幾乎是台灣常見“三合一”的兩倍,價廉物美,照時下的說法,就是老板出手十分“豪邁”,我平常一次隻泡半包也就夠了。
這天我看到這包東西卻靈機一動,立刻發了“善心”,跑去研究室找了一個透明的大塑膠罐,把這些咖啡包全放了進去,我倒不是嫌它們散放桌上礙眼,而是打算來為它們寫一份簡介。有透明塑膠罐關起來,簡介和被介紹的咖啡才不會分家,喝的人比較有機會看到。當然,寫字的紙也要好一點,我用的是白色硬卡紙,而罐和紙都是我平日“你丟我撿”收藏起來的。
我的簡介要寫什麼呢?不過是個速溶咖啡罷了,連衝帶喝二十秒鍾就解決的玩意有什麼值得介紹的?有,我為此寫了一大篇洋洋灑灑的介紹。
當然,不久之後,這些咖啡全喝完了,我於是又去收回大罐子,收的時候有位年輕的同事看見了,她忽然叫了一聲:
“哎呀,幹嘛收呀?”
“咖啡包已經喝完了,大罐子當然應該收起來囉!”
“咖啡包不算什麼啦,可是,介紹詞很有意思,介紹詞收了多可惜!我起先不知道是誰寫的,原來是你!光喝咖啡有什麼好玩?看故事才好玩哪!”
於是我又讓沒有咖啡包相伴的“純故事”在桌上多躺了幾天,但畢竟覺得怪,最後,還是收了。這事算起來已是十年前的舊事了,最近想想,覺得不妨把事情再重達一遍,下麵就是我“後續詳盡版的白咖啡說明”。
白咖啡說明書
“咖啡色”,這個語彙其實大家都很熟悉,咖啡色是什麼色,大家也都清楚。如果你一定要解釋,華人更早的時候是稱其為棕色的,因為那時候說中文的世界裏還沒有出現咖啡這玩意。
而這包商品卻叫“白咖啡”,咖啡有白的嗎?這真是離奇啊!不過這其中是有些緣故的,這緣故跟東南亞某些地區的“在地性”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