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8章 國際營銷給企業帶去機遇和挑戰(2)(1 / 3)

在美國市場,聯想的份額僅為4.2%,和戴爾的30.5%以及惠普的19%都相差甚遠。此外,聯想的微小份額在2005年第四季度還處於萎縮中。所以,盡管聯想進一步穩固了在中國的優勢,但正如JP摩根香港分析師Johnny Chan在其報告中所說的那樣,美國和其他海外市場的挫折使實際贏利出乎財經人士意料。

為了改變這種局麵,作為中國低價筆記本電腦領先者的聯想決定放手一搏:向消費者和中小企業銷售全新設計的低成本筆記本電腦和台式機。比如,新的筆記本最便宜僅賣600美元。這些產品將使用長期合作夥伴AMD的處理器,而不是價格更高的英特爾。

聯想為了擴大市場占有率,采取低價銷售筆記本策略,可見,定價策略對企業的戰略發展起到重大作用。但無論出於什麼目的,無論高定價還是低定價,我們都要研究成本問題,這是定價的基礎,隻有了解了成本核算,才能進一步做定價。那麼,在國際營銷市場中,該怎樣進行成本核算呢?

國際營銷與國內營銷某些相同的成本項目對於兩者的重要性可能差異很大。例如運費、保險費、包裝費等在國際營銷成本中占有較大比重,而另外一些成本項目則是國際營銷所特有的,如關稅、報關、文件處理等。現在我們將對國際營銷具有特殊意義的成本項目分別進行說明。

1.關稅

關稅是當貨物從一國進入另一國時所繳納的費用,它是一種特殊形式的稅收。關稅是國際貿易最普遍的特點之一,它對進出口貨物的價格有直接的影響。征收關稅可以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而且可以保護本國市場。關稅額一般用關稅率來表示,可以按從量、從價或混合方式征收。事實上,產品繳納的進口簽證費、配額管理費等其他管理費用也是一個很大的數額,成為實際上的另一種關稅。此外,各國還可能征收交易稅、增值稅和零售稅等,這些稅收也會影響產品的最終售價。不過,這些稅收一般並不僅僅針對進口產品。

2.中間商與運輸成本

各個國家的市場分銷體係與結構存在很大的差別。在有些國家,企業可以利用比較直接的渠道把產品供應給目標市場,中間商負擔的儲運、促銷等營銷職能的成本也比較低。而在另外一些國家,由於缺乏有效的分銷係統,中間商進行貨物分銷必須負擔較高的成本。

出口產品成本還包括運輸費用。據了解,全部運輸成本占出口產品價格的15%左右。可見,運輸費用是構成出口價格的重要因素。

3.風險成本

在國際營銷實踐中,風險成本主要包括融資、通貨膨脹及彙率風險。由於貨款收付等手續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因而增加了融資、通貨膨脹以及彙率波動等方麵的風險。此外,為了減少買賣雙方的風險及交易障礙,經常需要有銀行信用的介入,這也會增加費用負擔。這些因素在國際營銷定價中均應予以考慮。

通過對以上成本的核算,我們在成本基礎上再根據不同戰略目標以及當地消費情況,做出合理的價格,才能順利實現戰略目標。

選擇合適的國際市場準入模式

【科特勒如是說】

當企業決定要進入外國市場時,需要確定進入該國市場的最佳方式。

——科特勒《營銷管理》

【活學活用】

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出口、投資或者契約等方式。不同的進入方式反映了企業在目標市場上獲得的利益和發展戰略。所以,基於企業不同的發展需要,企業要慎重選擇一個合適的進入方式,如此,企業在未來的發展才會更加順利,離目標更近。

目前,我國海外投資大多以合資為主,進入方式以創建為主,收購為輔。這種局麵必須改變,在市場進入策略上應實施全部股權和多股權為主的戰略。在發達國家應以收購為主,因為我國企業規模較發達國家小得多,優勢較少,若在發達國家創建子公司,很難與發達國家的大型企業進行競爭。相反,在發展中國家應采用以創建為主的戰略。我國企業相對於一些發展中國家的企業來說,整體實力相對較強,在發展中國家市場中具有競爭優勢,所以投資時,應以創建為主。當然,隨著中國企業進軍國際市場的步伐加快,未來進入的方式還會更多樣。下麵我們介紹一些進入方式以供大家選擇,具體來說,進軍國外主要有出口進入模式、契約進入模式、直接投資進入模式這三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