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得帝命上庸起兵,知喜訊成都議事。(2 / 2)

曹操傳書孫權。眾人散去,曹操不禁想起荀文若來,自己稱魏王的時候。荀文若說:“明公奉天子以令不臣,明公無天子,天下豈有明公?”

江東孫氏,究竟會如何?曹操也不知道。

賈詡是最後走的,賈詡說:“明公,孫氏不知天子離許昌,況且全據長江,本是孫權之想。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但賈詡說的卻是那樣老態,全然不像當年在長安時般狠辣,也不如當年在宛城勸張繡時那般明覺。奇謀鬼才,卻說出了成事在天,陛下是天子,天自然在陛下那邊。

曹操發命,以黃門侍郎丁儀為使臣,出使東吳。曹植送丁儀出許昌,丁儀在桐柏縣,遇上曹彰大營。與曹彰見禮。知帝駕在桐柏縣中,原來天子儀容隨趙累而動,曹彰虎賁早到桐柏縣,曹彰思,關羽雄壯,恐怕難製,遂隱兵埋旗,趙累他們隻為拖延時間,也樂得如此,今日桐柏縣已經被圍三日,虎賁親衛日夜攻城,不過趙累關平,並非善類。雖然桐柏城岌岌可危,但城還是在荊州軍手裏。

丁儀言:“關雲長威震華夏,鄢陵候卻將其困在桐柏縣城裏,鄢陵候國家之棟梁。”

曹彰卻是麵色沉重,說著:“荊州軍果然精銳,關雲長世之虎將,這三日卻是隻守不攻,恐怕帝駕並非在此。”

丁儀言:“也許帝駕在中,關羽不敢舍命一搏。”

曹彰:“但願如此,王兄送君出都,可有囑咐?”

丁儀言:“帝駕若失,鄢陵候不必苦苦執著,督促徐晃破襄陽之圍,使吳候兵臨江陵,便金龍脫困,漢室再複。天下九分,魏公已據其七。漢興亦是魏興。”

曹彰眼中放亮,言:“天下安危,皆在先生。”曹彰雙手作揖。丁儀亦是辭讓。辭別曹彰,徑往東吳而來。

丁儀言天子命,以孫權為荊州牧,加封吳候,卻以孫紹為揚州牧。丁儀同時以丞相度右椽使孫權兵出江陵。言:“鄢陵候在桐柏縣,關羽受困。虎賁親衛兵指荊州,關羽之亡,就在當下。”

丁儀下,孫權彙集群臣,時張昭言:‘天子命加封,卻以丞相府發命,其中必有蹊蹺。吳候究竟是漢家之吳候,還是魏公之吳候。’

時呂蒙養病回都,也在議事之列。呂蒙言:“邊前來報,關羽水軍在漢江支流,確實被曹彰虎賁擊敗,關平陸上之軍,似遭大敗。”

撫邊將軍陸遜言:‘全據長江,為吳大幸,隻是朝廷突然以主公為荊州牧,實在可疑。’

呂蒙言:“千古之機,關羽與虎賁軍,兩敗俱傷,正是我全據荊州之時。”

張昭言:“得荊州,雖是大利,可劉備今已得兩川之兵,關羽敗亡,豈能善了,我東吳割據荊揚,待曹劉兩敗,方是正道。”

呂蒙言:“聽聞曹公到許昌,已欲遷都,時宛洛無事,荊州兵新得於禁七軍,背靠天府之財,順江而下,不言江東六郡,隻是荊州三郡,恐怕難守。況且當年,劉瑤王朗,坐安言計謀,動以聖人之理,今歲不征,明日不戰,遂使江東易手,為吳主基業,前車之鑒,音容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