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在現實世界中,物體的受光麵與背光麵交彙處有一塊區域,明亮的光線照不到它,背光麵的反光也照不到它,使它成為一個最黑暗的地帶。
這個地帶就是——明暗交界線。
在現實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生活在都市的邊緣,靠自己的辛勞,希望能改變命運,擁抱明天。
繁華的都市離他們是那麼近,卻又那麼遙遠。
這一切似乎與他們無關,卻又離不開這個魔圈。
他們想用努力融入其中,卻總是舉步維艱。
也許——
隻要艱難地向前邁出一步,就會逐漸走向光明未來。
也許——
隻要墮落半步,將掉進黑暗的深淵。
也許——
在明暗交界線上,起點就是他們的終點。
他們就是打工者,他們有千千萬萬。
他們沒有福利、保險。沒有屬於自己的時間和空間。
他們也有七情六欲,他們也盼溫柔纏綿。
有多少悲歡離合,有多少苦辣酸甜。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
時刻都在上演……
第一章:南國尋夢
綠皮火車已經晃動著蛇行了二十幾個小時,列車上的乘客都早已疲憊不堪,一個個東倒西歪,擺著減少乏累的最佳姿勢……
程浩明把雙肘支在座位前的小桌子上,隨意地望著車窗外流動的景致。從他英俊中還帶著稚氣的臉上,看不出絲毫倦意,雖然他從上火車時到現在都沒合上一眼。
對未來的憧憬附和著鐵軌起伏有序的旋律,不斷挑動著他興奮的神經。
一路上,他腦袋裏都在胡思亂想……
他家住在北方的偏遠農村,村子雖然很大,但世世代代都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從來沒有從村子裏走出過什麼人。
小時候,家裏農活忙,父母根本就顧不上照顧他,他就整天跟在兩個哥哥的屁股後麵往學校跑,五歲時幹脆就被送到了學校上一年級。
從上中學時,程浩明就顯示出了與其它同學的明顯不同。他不隻是學習上的那種聰明,文化課學的好自不用說,琴棋書畫一點就透,尤其是他的繪畫天分,被美術老師發現後,經過重點培養,已經在市中學生書畫賽中拿到了一等獎。
村裏人見到他父親常說:你家要飛出金鳳凰了,三兒將來一定有出息!
每當有人對著他父親的麵誇讚時,他父親總是驕傲地說:"這娃要能出息,砸鍋賣鐵我都供應!"
中考時在老師的建議下,他沒有選擇高中而是考上了藝術中專學習美術專業。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最優秀的學生首選就是中等專業學校。而程浩明也急需早早畢業參加工作,盡快的賺錢來減輕家裏的負擔。對於沒有什麼收入的農村家庭來說,交過公糧,能吃飽肚子就算不錯了,何況還要供應三個學生。父親隻能忙完農活就起早貪黑,到溝、塘、池、河中打漁,然後到集市上賣點兒錢,要不然他們兄弟早就該輟學了。
香港回歸那年,程浩明中專畢業後,被分配進縣裏一家國有企業,在廠辦公室做了個政工員,工作內容就是宣傳教育工作,有時也協助主任管點兒吃喝拉撒之類的瑣事兒。但更多的時間就是和其它同事一樣過著一杯茶,一根煙,一張報紙看半天的生活。
剛進廠雖然工資不高,但工作穩定,也算是個鐵飯碗了。全家人都覺得很光彩。喜歡平淡生活的他也覺得這份工作不錯,至於以後能不能得到提拔,他還暫時沒有考慮過。按照國有企業的用人慣例,隻要資曆到了,不出作風之類的大問題,基本上是論資排輩,早晚也會輪到他的頭上,隻是職位爬的高低而已。
然而,事情很少是按已定的想法和道路走。剛進廠一年多,一場轟轟烈烈的國有企業改革到來了。在論資排輩比賽中他敗的一塌糊塗。最後隻落了個停薪留職,也就是他的人事關係還留在廠裏,但不再和廠裏有任何的工作和經濟往來。
事情落實那一刻,他突然覺得自己就像秋風裏墜落的一片樹葉,漫無目的地飄蕩著,無依無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