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武大帝》這部電視劇中,漢武帝的確稱得上是管理大師,尤其他那句“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更是道出了管理的一種很高的境界。劇中的,霍去病更是讓人過目難忘。也許是這位驃騎將軍的年輕有為,英姿颯爽,也許是他的不敗神話,也許是他的奇特的作戰技術,然而,卻是他的一句話讓人受益匪淺。他說:“作為將軍,不一定要和士兵同吃同做(他也確實是這樣做了,每次打仗都要帶著大廚,都是好吃好喝),隻要獎懲分明,士兵自然勇往直前。”剛開始,大將軍衛青不以為然,但是事實證明霍去病的論斷是正確的,霍去病的部隊所向披靡,無人能擋,立下了赫赫戰功,讓人不得不折服。
是啊,綜觀中外企業管理,不也是這樣嗎?好的管理理論,好的管理方案,好的管理案例固然對企業管理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如果你做不到獎懲分明,你是很難提高企業效益,取得實質性效果的。
或許有些管理者,會覺得獎懲分明是很簡單的事情,但事實上卻不然。很多企業在創業之初,群情激昂,士氣高漲,取得了不俗的業績,然而隨著規模的擴大,隨著人員的增多,事情就變成了另外一種局麵。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因為原先經營者做到了獎懲分明,的確,企業規模小的時候,經營者對企業的發展方向十分清楚,對於每一個員工的工作了如指掌,獎懲起來自然簡單、準確。但是,當企業達到了一定規模,人員達到了一定數量,要做到獎懲分明就難了,因為,一來人多了,二來工作複雜了,三來管理也複雜了,到底誰該做什麼,該怎麼做,誰做得好,誰做的不好,經營者就很難一目了然了。這時候問題也就來了,於是很多管理者就會想不通:我以前成功的方法怎麼行不通了呢?
那麼獎懲分明到底有多難呢?其實,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如果經營者還是用以前的老方法,憑著自己看到的、感覺到的來進行管理,那就很難獎懲分明了;如果經營者能夠脫胎換骨,采用更科學的新方法來進行管理,那麼獎懲分明也就不難了。
其實,所謂的新方法,隻不過是“獎懲分明”的新解釋而已。從字麵上來看,我們要做到獎懲分明就必須明確:誰應該獎,誰應該懲,該怎麼獎,該怎麼懲。
誰應該獎,誰應該懲呢?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要明確每個員工的工作目標。
如果不給員工明確的工作目標,那麼我們也就無從評價誰應該獎,誰應該懲。
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首先明確企業的發展方向,必須擬定企業發展的戰略規劃,並且落實到企業的經營目標(也就是理論上的企業戰略規劃)上,然後再根據企業的經營目標設定科學的組織結構與人員編製(也就是時興的目標管理與人力資源規劃理論),才能真正將企業的經營目標分解到每個員工的工作目標上。
(2)要明確每個員工的工作標準。
光有目標,沒有相應的工作流程、工作規範、工作標準,那就很難讓員工完成相應的工作目標,那麼獎懲也就失去了意義。
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就必須對企業的業務流程進行梳理,必須對工作的流程、規範、標準進行科學的設定與劃分,從而建立現代企業管理的基礎體係(也就是理論上的流程再造、工作分析、製度化建設)。
(3)要建立科學的評估與持續改進係統。
有了明確的目標,有了明確的工作標準,企業的基礎管理就比較紮實了,這時候管理者就要考慮如何評估員工的工作,才能真正清楚“誰應該獎,誰應該懲”。
這就要求管理者必須建立一套科學的、可操作的評估係統,對每個員工進行科學的評估,以確定“誰應該獎,誰應該懲”,同時根據評估結果對各項工作進行持續改進(也就是理論上的績效考核、持續改進機製)。
對於一個企業來說隻有做到了這一步,才算基本上建立了管理基礎,基本上能夠較好地評價每個員工,才算是真正做好獎懲分明的第一步:誰應該獎,誰應該罰。
該怎麼獎,該怎麼懲,很多管理者很粗淺地認為:獎就是加工資,懲就是降工資。然而,事情並非想象中那麼簡單,因為“該怎麼獎,該怎麼懲”搞不好反而會適得其反。
那麼,到底“該怎麼獎,該怎麼懲”?要做好以下兩點:一是獎懲的方式,二是獎懲的尺度。
一般說來,獎懲的方式包括物質與精神兩個方麵,物質方麵主要有工資升降、獎金分配、福利分配、職位升降、經濟處罰等;精神方麵主要有職業定位、評先進、通報表揚、非正式表揚與體現成就感、社會地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