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5章 不做陰謀家(1 / 1)

把權謀詐道奉為經營寶典,把投機當機會,把僥幸當作成功的經驗,以犧牲誠信的代價換取短期的輝煌,無異於飲鴆止渴。

權謀家對現代企業的損害是毀滅性的,因為他們往往以企業、組織或者集體利益的名義,名正言順地調動與運用各種資源,肆無忌憚地為實現一己之私服務。他們可以無視道德,破壞規則,甚至踐踏法律,通過玩弄各種權術手段來實現目的。最終搞亂了企業,破壞了企業聲譽,帶壞了隊伍,也給自己埋下了禍根。

餘秋雨曾慨歎道:“我們的曆史太長、權謀太深、兵法太多、黑箱太大、內幕太厚、口舌太貪、眼光太雜、預計太險,因此,對一切都‘構思’過度。”

許多憑借巧計奇謀迅速崛起的企業,轉眼又以同樣的速度隕落。“空手套白狼”有之,“四兩撥千斤”有之,“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有之……個案中巧計奇謀的成功成為催化權謀兵法的變異激素,使之惡性循環,充盈著不斷克隆複製這種僥幸成功的欲望。無數實踐證明,把權謀詐道奉為經營寶典,把投機當機會,把僥幸當作成功的經驗,以犧牲誠信的代價換取短期的輝煌,無異於飲鴆止渴,這樣的成功注定不會長久,這樣成功的企業絕不會走得太遠。唐萬新在德隆大廈將傾的時候進行了反思,其中一個重大失誤就是“以毒攻毒”。

中國傳統文化向來輕視規則和製度,崇尚強權與變通。過去老百姓總指望出現一位“青天”大人,能使人們不受欺負,百姓安居樂業。現在企業員工總希望攤上一個強勢的企業家,給大家帶來穩定的工作和豐厚的收入。趙曉教授指出:“中國的商業文明並未超越傳統文明進入到現代文明。中國企業家中的大多數仍然攜帶著諸多陳舊禮數和不適宜的做法,被裹挾進入新的時代而產生這樣那樣的衝突。”

世界上所有成功的企業家無不都是以誠信立身,視誠信為企業靈魂。中國當代企業家如果不能站在曆史的高度,以全球的視角重新審視中國傳統文化中充滿權謀意識的人文生態,徹底批判權謀觀念,及早走出權謀誤區,學會尊重法律,恪守市場規則,否則要想跨入真正現代企業家行列恐怕還是望尖莫及。

司馬光早就告誡過:“故用國者義立而王,信立而霸,權謀立而亡。”

成為企業家實業報國,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是許多成功人士的理想,然而這又是一條充滿荊棘曲折之路,需要正直的品格,駕馭全局的能力和技巧,需要不斷地修為。而一切的修行最終沉積於人格,一切內力來源於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