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領導者與領導的本質屬性(1)(1 / 3)

領導是戰略和性格的統一。如果你必須從二者中割舍的話,那麼就放棄戰略。

諾曼·施瓦茨柯普夫將軍(General H Norman Schwarzkopf)

理解與展望卓越的領導者是天生的還是後天產生的?這是一個古老而又全新的問題,對此問題的爭論已經很多,因而最好不要再提及它,以免被認為是想像力匱乏、重複、故意爭論或政治上有問題。當然,確實有許多著名領導者的例子,他們從沒有專門為領導角色而培訓過,也從沒有以某種方式培養超越他人的能力。我敢推測,絕大多數被認為是卓越的領導者都承認:他們掌握的知識大部分是從實際經驗中以及授予他們領導權的人那裏學到的。進而,我鬥膽提出,我們現在需要一種新的、不同形式的“卓越的領導”。事後才宣稱“領導的卓越”過於保守,如果通過研究領導的性質就可以抓住領導的精華,那麼,如此做會對實現我們的目標有些益處。盡管許多人試圖定義或描述這一精華所在,但迄今為止還沒有人做到。塔芬德(Taffinder1995)似乎指出,擁有一整套可以處理各種各樣困難局麵的技能應該是領導能力的一部分,他是在闡述以下內容時指出了這一點的:如果人們不能認識到領導既難以捉摸又十分重要,既熱情奔放又冷淡單調,需要耐心又依靠機遇,既要靠個人野心獲取力量又得靠他人的培養,那麼,他就不能理解領導。領導是這樣一種能力,它在可能是毫無希望的環境下卻能更好地發揮作用,得到的結果要麼是成功,要麼就是希望渺茫。

在某種意義上,領導並不重視普通的領導者盡最大的努力去爭取勝利的做法。

所有發達國家的商學院都確信(並試圖使潛在的客戶信服)至少主觀的內容可以學習,這麼做是不正確的嗎?

事實是,正如我在內容介紹中引用瓦倫-貝尼斯的話時提到的,管理學院經常傾向於培養優秀的技術人員和公司職員,它們通常並不把人們培:養成領導,即使有個別學院聲稱膽敢做這種別的學院不敢做的事。試圖使人們相信知識和能力是同一事物,或領導和管理其實是同一事物,這種手法真的高明嗎?大學的過時的觀念認為,那些聲稱能夠帶來真正商業利益的程序真的可以賺取金錢,而且由於給予這些程序較高的地位,該程序已經成為一門令人尊重的學科,這些難道不是機會主義行為所產生的嗎?對曆史事件和行為模式進行有學術價值的純研究(在商務領域和政治軍事領域一樣)在某種程度上會提供比主觀內容更多的東西嗎?會比描繪一個有效率的領導者做什麼提供更多的數據嗎?為自動防故障裝置(fail-safe)提供運作指導,以在任何環境下扮演任何角色的人,這真的能為技能培養計劃(competency training programmes)提供所必需的答案嗎?

或者,把理論應用於實踐總是需要具體的內容嗎?

能夠確定的是,盡管每個人都不可能是幾十億美元大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就像每個人都不可能是奧林匹克運動員一樣,但是經過訓練和實踐,我們還是能夠比現在學到更多的東西。在許多人身上都存在領導潛力,而且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有更多的機會去培養和表現領導能力。商學院能夠也應該看到這一挑戰(其實也是市場機會),它們應該運用長遠的眼光洞察到如下事實(也許超過一代人的時間),它們將在培育潛在的領導者方麵起作用,而這些潛在的領導者也應相應地確保,在他們的企業中存在組織文化和組織氛圍來培育創新的領導潛力。

非同尋常的挑戰真正的領導需要非同尋常、或者說是特別有挑戰性的非同尋常的環境嗎?我們是否可以就此得出結論,所有配得上領導者這個頭銜的人實際上隻會把他們的知識和技巧運用於非同尋常的環境?也許,有效的管理實踐在這種情況下就會錯誤地成為領導。我們是否被勸說過,我們現在生活的時代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非同尋常?我們現在真的有足夠多的數據、證據和經驗培養潛在的領導者,並加強現有領導者的技巧,以便能正確而清晰地對主題以及把其應用於連續性的計劃給出實踐性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