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幽默啟事
名家
作者:馮忠方
●老舍的“辭王啟事”
1930年5月,老舍辭去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職務後返北京。就在這個月底,《學生畫報》記者陳逸飛代表當時很有影響的文藝團體“笑社”造訪老舍,欲請老舍做“笑王”,以資號召。他沒有見到人,於是留下一信。
翌日,陳逸飛便接到老舍的“辭王啟”:“您封我為‘笑王’,真是不敢當!依中國邏輯:王必有妃,王必有府,王必有八人大轎,而我無妃無府無轎,其‘不王’也明矣。”
●劉半農的“粗話啟事”
一次,劉半農欲編一本“罵人專集”,便在《北京晨報》上刊登了一則“啟事”,公開征集各地罵人方言。
語言學家趙元任看到這則啟事後,一時興起跑到劉半農那裏,用湖南、四川、安徽等地方言把劉半農罵了個“狗血淋頭”。隨後,周作人也來了,用紹興土話對劉半農一頓大罵,爾後揚長而去。
幾日後,劉半農去教室上課,又被廣東、廣西和湖北籍的學生用土話罵了一番。每每挨罵,劉半農總是連聲說:“好!好!謝謝!”事後,又總是自怨自艾地歎道:“我這真是自作自受,都是‘粗話啟事’惹的禍。”
●端木蕻良的“杜門啟事”
端木蕻良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上世紀40年代他在桂林居住時,一心孜孜於文學創作,可是每天的訪客很多。為不影響創作,他作詩一首貼在居室門外:“女兒心上想情郎,日寫花箋十萬行。月上枝頭方得息,夢魂又欲到西廂。”
乍看此詩似在傾訴兒女情長,其實是用含蓄的修辭手法寫成的“杜門謝客”詩,幽默婉轉地把不便明說的意思,暗示給造訪者。來拜訪的多是文人,看罷此詩便心領神會、毫不怪怨,自覺卻步折身而返。
●周璿的“辭後啟事”
“頃閱報載,見某報主辦1941年電影皇後選舉揭曉廣告內,附列賤名。顧璿性情淡泊,不尚榮利,平日除為公司攝片外,業餘唯以讀書消遣,對於外界情形極少接觸。自問學識技能,均極有限,對於影後名稱,絕難接受,並祈勿將影後二字涉及賤名,則不勝感荷。敬希亮鑒。此啟。”
這是周璿於1942年在報刊上所登的啟事,目的是為了拒絕接受《上海日報》評出的1941年度“電影皇後”殊榮。啟事寫得不卑不亢,有理有據,文白互用,格調與做派都勝人一籌。
郝景田薦自《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