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後的楊三姑娘慌忙扶住楊三夫人,道:“母親,你怎麼了?”
楊三夫人扶著楊淑佳站穩了,暗中掐自己一把,道:“無礙,方才沒站穩。”
怎麼會是她,不可能是她。不,那多年過去了,她的容貌我哪能記住,方才定是我看岔了。
楊淑瑃、楊三夫人和楊淑佳齊齊施禮道:“太妃金安。”
太妃道:“方才,你們為何起了爭執?”太妃柔順,隨和,問起話來亦是輕聲輕氣的。
在太妃車駕前起爭執,若這事換成其他妃嬪,不說牢獄之災,至少幾十大板是跑不掉的。
這個太妃原是先帝的柔嬪,在宮中唯唯諾諾不求榮華,隻求平安度過餘生。每日除了給皇後(現在的太後)請安會走出寢宮,其餘時間皆呆在寢宮,不爭寵不諂媚,皇後見她是個安生的,對她頗為照顧。先帝駕崩後,太後先是升了她的妃位,而後派兵護送太妃去啟王(柔太妃之子)封地養老,助他們母子二人團聚。
楊淑瑃如實道:“隻是大街上人多,兩輛馬車為避人群,輕輕蹭了一下。”
初見太妃是個柔和的性子,不知真實性子如何。她在宮中穩穩地活下來,又得太後重視,必不是簡單的人物,小心為上。
楊三夫人略帶緊張道:“息女說的是(古人對外人稱呼自己的親生女兒。),隻是兩輛馬車發生了摩擦無大礙,方才我們母女二人正在商量待會如何將馬車挪個方位。”說完,抬頭看了一眼太妃。
馬車上的太妃,三十七的芳齡,粉麵桃腮,端莊的坐姿猶如一株盛放的睡蓮,香遠益清。
楊三夫人疏了一口氣,隻有一張臉相似,那賤人媚骨風流,風華氣質的太妃不是那個賤人。
“母親,你怎麼這麼說?她差點害我毀容,太妃是個公道人,自會替我們主持公道。”楊淑佳恨恨道,一雙眼睛恨不得燒出火來。
母親幹嘛維護楊淑瑃這個不受待見的人。為何不如實說?
“淑佳,太妃麵前不得放肆。”楊三夫人道,不舍多於訓斥。
“母親。”楊淑佳虛喚一聲,看著楊三夫人一臉肅色,心裏有心害怕。
母親甚少發怒,這次為什麼?
為什麼凶我?
為什麼偏向不受待見的楊淑瑃?
母親,你騙我,你一點都不疼我。
楊淑佳眉頭一擰,小嘴一撅,低頭不理會楊三夫人,楊三夫人看在眼裏又是心疼有是自責。
都怨我太寵她了,連基本的人情事故都沒教給她。
太妃一直眼前這位夫人對兩位女兒的態度了,道“夫人,兩個女兒,手心手背都是肉,你可不能偏袒哪一個。”看了三人一眼,道:“夫人莫怪我多事,人老了,便喜歡多管閑事。”說完,又看了一眼,楊淑瑃似笑非笑看起來喜慶的麵龐。
藩王無傳召,不得入京。送去藩地養老的太妃亦是如此。柔太妃聽說太後集聚信佛之人出家三年代她為國祈福,不說她與太後關係頗好,不說太後有恩於她,就衝為國祈福,她也要回京代太後為國祈福,為太後分憂解難。柔太妃剛得了消息,便叫啟王修奏折一封送至京城,請求出家為國祈福。太後聽得老姐妹還惦記著她,甚是激動,派兵護送柔太妃回京。
此時,柔太妃隻想快速入宮,並非是想介入她們母女三人的紛爭中。楊三夫人母子嘰嘰喳喳地吵著,太妃若不上前管管,此事若由侍衛之口傳入太後耳中,她們幾人必受重罰,太妃一直是活的規矩,不想惹事生非,落人口舌。她來京城絕非為了添亂。
“太妃說的是。”楊三夫人恭敬道。
楊淑瑃為什麼你要出生?為什麼你要活著?為什麼不去死?今日又是你害我在大庭廣眾下丟人現眼,你害我害的還不夠嗎?
“都是自家女兒,夫人好好待她們,她們斷不會少了孝敬夫人。”太妃當了一回和事佬。
“太妃說的是。”楊三夫人重複說著這句話。
楊淑瑃,今日看在太妃的麵子上,我繞了你,下次,別叫我看到你。
楊淑瑃,為什麼你會有如此好運,每次都叫你躲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