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河北農民頻道信息有效度調查(1 / 3)

——邢台縣祝村鎮等幾個典型農村的受眾調查

調查研究

作者:鄭天

【摘要】三農問題關乎我國長久發展,媒介本應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從目前國內對農節目總體情況來看,不容樂觀,尤其是有效信息的傳播存在一定問題。河北農民頻道是於2005年5月1日正式開播的省級對農頻道,本文通過問卷及走訪農戶的形式,來反映農民頻道的信息有效度並提出一些改進措施。

【關鍵詞】河北農民頻道 有效信息 調查問卷

一、概念界定

1、對農節目及現狀

在做了一係列統計之後,人們發現在中國做電視不僅僅做給城市人看的,真正的巨大的潛在受眾是那些默默耕耘的麵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朋友們。在改革開放的浪潮衝擊下,電視逐漸成為農民朋友們接觸最多的媒介,電視業開始重新定位自己的受眾和目標。我國最早的省級電視台對農節目是安徽電視台1984辦的《致富之路》,廣東電視台1987創辦的《搖錢樹》。在九十年代這樣的對農節目如火如荼的在各省級電視台開辦起來,形成了一批較為知名的對農節目:山西電視台開辦了《黃土地》欄目(1995年),中央電視台第二套經濟生活頻道開辦了《金土地》欄目(1996年)等等。①的確,這些節目各有各的特色,但是對農節目要真正發展為一個頻道,真正成為電視業取之不盡的資源還是需要時間的。目前,在百度鍵入農民頻道這幾個字,搜索出來的隻有河北農民頻道。且就目前的對農節目而言,很多方麵是不盡人意的。比如:受眾定位不準確,不貼近農村實際生活等等。農民頻道部分節目城市農村均可看,甚至更偏向於城市受眾,缺乏貼近性。節目沒有凸現地域色彩,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不能調動農民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節目播出就等於事情做完,卻不顧播出後的效果如何。

2、河北農民頻道

河北農民頻道是省級衛視,有線無線雙網覆蓋河北全省11個市136個縣,無線覆蓋周邊省份毗鄰地區及京津部分地區,有線、無線、手機電視無縫隙覆蓋。②下設欄目板塊約為16個,每天播放時長約為20個小時,現在觀眾達到6000萬。在五年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批知名欄目和自己的特色,是全國省級衛視中辦得比較好的對農頻道。

3、有效信息

本次研究以河北農民頻道為對象。對於有效信息我設定了幾個考察標準,第一個:“有效”必須符合兩個條件:第一,有價值,第二,農民認為有價值。對於新聞來說,評定一條新聞是否是有價值,要看其是否符合新聞價值中的任意一條:顯著性、重要性、時新性、接近性、趣味性。對農節目針對農民而開,必然還包含其它的因素③:(高度的)季節性、地域性、真實性、時效性。④農村群體在分化,因此還要加上分眾化。第二:從傳播者來說,搞宣傳必須要做到定性的準確,即材料和觀點要相符。如果是信息傳遞,具體要求是:真實、全麵、客觀、公正、及時、準確。⑤對農節目也必然要包含這些要求。第三:劉繼忠等人的分析認為,在組織層麵上的農業新聞傳播功能應具備:信息傳播功能、解釋疏導功能、指導功能、扶貧功能。⑥有效的定義應包含這三個方麵。

有效信息的判斷必須有幾個反麵的標準:失真信息、滯後信息、冗餘信息和非相關信息⑦。

二、調查簡介

1、調查目的

這次調查以河北農民頻道為研究對象,在河北省邢台縣挑選3個村進行問卷調查。目的是為了摸清受眾對於省內對口專業頻道的意見如何、有效信息比例如何以及如何製作有效信息和如何使它更有效的傳播。

2、調查對象

邢台縣分為深山區、淺山丘陵區和平原三種地形,⑧根據主要地形,本次調查應確定為三個對象。根據廣播局提供數據顯示,邢台縣目前有567個村,有155個村安裝了有線電視,即共有155個村可以收到農民頻道。在這155個村中選擇有代表性的三個村作為調查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