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不是有時候,太忙了一些呢?
而我們又在忙些什麼呢?
完了完了,再下去就該是討論人生意義這樣幾千年都沒有答案的問題了。還是就此打住吧。
當然,我不是抨擊現有的教育製度,相反,作為一個理性的人,我一直相信,存在即合理,也就是現存的才是最好的,畢竟達爾文也說啥,適者生存來著。
但問題是,是對誰好。
下麵我會涉及一個很敏感,且需要很小心應對的問題。
還是從教育方式說起,我們都知道,在現有的教育製度下,高考秉承著至少在相當程度上的公正,讓很多原本處於老少邊窮或社會底層的人有了進入上層社會的機會,讓他在社會上發揮其原本沒有機會起的作用。對此,國家和人民都很欣喜。
但在數學上,有一個東西,叫做概率,所謂概率,也就是該事物發生的可能性,比如說,一件事情發生的概率是萬分之一,那麼如果一個群體隻有一百人,那麼他幾乎就不可能發生。但如果這個群體增加到一千人,那這件事的可能性就大大提高了,如果繼續增大到一萬人,那麼就成了很可能,要是在進一步增加到十萬,甚至一百萬,那麼這件事就幾乎一定會發生。
你開始意識到了什麼,但似乎還不是很明確。
那麼再具體一點來說,2005年到2011年7年間,中國的大學生畢業人數由338萬增加到660萬,幾乎翻了一倍,而如果我們以22歲作為大學畢業的平均年齡,那麼倒退22年,1983年,我國出生人口大約是2000萬,1989年是2500萬,大學擴招的速度遠遠大於人口出生率,尤其等進入90年代後中國人口出生是處於一個下降周期,這種比例必將繼續拉大。
但是,你會覺得現在的孩子比我們小時候壓力或負擔小麼?
似乎未必,那這是為什麼?
因為以前能考上一個大學就不錯了,管他是什麼學校在哪,又是啥專業,反正畢業包分配,大鍋飯吃到死。
但現在呢,我們會要求要好的學校,甚至是好的專業(其實,用好這個詞不是很恰當,因為事實上不可能存在廣義上對所有人都好的東西,所以其實,應該是,分數高的學校,和分數高的專業)
所以,我們競爭的目標已經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也所以,在這樣的前提下,以降低入學難度,或者提高入學率為目的的擴招或其他所謂的教育改革,有實際意義麼?
你終於明白了其中細微的差別,所謂好的製度,是對政府而言的,而對於每個小老百姓,就,額
如果還有不明白的話,請參考這些年來的醫療改革,養老改革和住房改革-----所謂新時代的新三座大山。
下麵,便是教育的真相。
培育一個成功人才,其實就是一個所謂的小概率事件,要增加成功人才的數量,那麼有兩個方法,一就是很直接的,想方法提高發生概率。而另一個,則是,我們的政府在做的事情----增大基數。
關於增大基數會發生什麼,上麵的文字中已經提到了。采用這兩個辦法在國家或政府層麵而言,得到的結果是一樣的,也就是所謂成功的人才。而對於我們每一個個體而言呢,似乎就不是那麼樂觀了。
你是否願意讓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僅僅成為那個為了誕生天才而作為基數的墊腳石。
我們的國家對此是無所謂的,因為我們的社會是一個金字塔型結構的,在上層社會中永遠都是少數人,而整個社會底層建築,隻要他不塌掉,那麼隨便怎樣都是不要緊的。那麼,你是不是也可以無所謂呢?
額,好吧,另外一點我必須承認的事情,就是,教育對提高整體國民素質是很有幫助的,不過另外一個更加有意思的例子則是我們的體育體製,你是否還記得奧運會上飛揚的國旗,與我們國民體製的日益疲弱,金牌運動員風光的背後,更多沒有那麼好成績的運動員,退役後生活的艱辛。冠軍和榮譽永遠隻屬於金字塔塔尖的人,而剩下的,他們的今天,會不會預兆一些什麼呢。
在任何時候,請明確,你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如果你是為了國家的榮譽和光榮,願意無私的奉獻自己,響應國家的政策和宣傳。嗯,是一個高尚的人,值得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