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2 / 3)

如果你是個自私自利,隻想著自己如何過好日子,或者如何幫助自己的孩子過好日子,讓別人衝在前麵,自己投機取巧,那麼是個壞人,嗯,大壞人。

荀子曰人性本惡。

好了,回到正題(話說,有正題麼)

我們已經分析了童話的組成,以及如何分割,按照這個方法,用缺詞填空的方式,多加練習,你至少也能完成一個還看的過去的童話,那是不是所有的文體其實都可以如此呢。

理論上是的,當然,和所有考試中的作文一樣,詩歌除外,因為他和我所描述的方式相反,是往少裏概括的,他所描繪的是一種抽象的感覺,需要畫麵感和想象力。不是那麼容易被模仿的。

現在電腦的能力已經早已超出了正常的限製,如果有程序員按照我的思路,搜集足夠多的數據庫,設計了這麼一個程序,是不是就能宣判文學的死刑呢。任何一個人,都可以通過簡單的排列組合,完成屬於自己的作品,或者今天我想讀愛情小說了,隻要輸入文章的類型,場景,人物,幾個關鍵詞,就會馬上生成一部,當然其中也會有很多意外,就像你永遠無法用一個攻略,擴寫出一個固定的段落或情節。理論上,這是有可能的。但一樣,你需要一個前提,一個足夠大的數據庫。電腦所能做的是重複和執行,而隻有人,才能創造。

但同樣還是有但是,之前我說過的,一個大一點的無窮大,和一個小一點的無窮大,對我而言是一樣的,因為我的生命是有具體數字的,人類曆史長河中現有的文字,就已經是我窮盡一生也無法讀完的了,我其實也並不需要那麼多。再說後人模仿和抄前人的作品也真心不少。事實上,關於哲學,文學,人性,幾千年以來,人們的變化也不大,所以幾百年前的莎士比亞還在反複上演,幾千年前的道德經依舊很有道理,而幾百年前,大家還以為太陽繞著地球轉,幾千年前我們還覺得大的鐵球下落的比較快。

所以,如果這個世界可以穿越的話,最倒黴的就必然是文學家了,因為或許即使你回到幾千年前,你會發現你還是沒有當時的人寫的好-----當然,換句話說,或許往後幾千年,你依舊可以混口飯吃,算是平衡了。

在這裏,我當然不是呼籲大家都來當作家,隻是書寫,算是我的特長,我比較擅於此罷了。另外,來的人太多,大家搶飯碗也不好嘛

事實上,網絡的普及,和類似博客,甚至**的發展,已經為我們這些原本沒有機會寫文字讓大家看到的人有了這樣的機會。隻不過,這東西的快速發展走向了另一個岔路,也就是所謂的注意力經濟,為了吸引關注的目光,就必須挖隱私,爆猛料,刺激大家本已經麻木的神經。然後便是全民狂歡,一地雞毛之後,再等待下一個爆炸的目標。而真正依靠文字和思想本身魅力的東西,卻似乎越來越寂寞,無人關注。

人們是不是越來越不願意思考了呢。

由於這個問題本身也是需要思考的,所以,作為現代人,我不知道。

教育的第一要素:找到你的禮物(天賦)所在

這看上去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畢竟天賦這東西看不到摸不著,很多時候要走很多彎路碰很多壁才會意識的到,比如學了很久的鋼琴還是隻會那麼幾首曲子,學了那麼多畫還是畫不出味道,時間和精力過去了很多,才意識到自己不適合這個,但是已經付出了那麼多,也隻好硬著頭皮走下去了。本來想說,就像大學裏選錯了專業,但由於我們的大學其實不管什麼專業,教的東西(事實上是學到的東西)對大部分人而言,都是差不多的。所以還是忽略了吧。

其實有一個很簡單的判別方法呢,

那就是,我們往往會比較喜歡自己所擅長的東西。

這是另一個比較難分辨因果關係的命題,究竟是喜歡才擅長的呢,還是因為擅長才喜歡。

好像所謂哲學就是在不斷糾結這些似乎看上去怎麼樣都有些道理的問題。

不過我隻能說,這不是一個真理,這隻是一個觀點,或者說,是一個經驗。事實上,正如那個沒故事王國童話裏最後所說的一樣,真正的智慧不會在書裏,寫就書的是和你生理結構差不多的人,他所描述的也隻是他的觀點,他的觀點可能對可能錯,可能在某些時候對,也可能在某些時候錯,所以,有爭論其實是好事,既可以通過互相辯解來提高自己的完善度,也可以通過互相攻擊罵仗來提高曝光率和知名度,然後在媒體麵前義正言辭的說,我們絕對不是在炒作。真是相當的雙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