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夥子說,之前其實也不這樣。在半年前,他得到老板賞識,升了職,從此似乎每天都有寫不完的項目計劃、見不完的客戶、接不完的電話、回不完的郵件。早上天不亮就出門,披星戴月回家,早就成了常態,往往連周末都會搭進去。
連軸轉了幾個月,有一天,突然覺得心慌乏力,站不起來,眼前一黑,他就那麼倒在了電腦旁。同事趕緊扶他躺下,又打了急救電話,送到醫院檢查,原來是心髒累出了毛病,這下不得不休息了。
養病期間,父母過來照顧他,每天換著花樣兒做他愛吃的。老婆給他送到病房來,就坐在床邊,看著他慢慢吃完。
“我那會兒就在想,假如當時我有個好歹,醒不過來了,我最遺憾的是什麼。有一個項目沒有爭取下來?最想要的那輛車終於還是沒有攢夠錢買?說好的換個三居室,結果還是隻能擠在50平方米的蝸居裏?都不是!”他說,“我竟然覺得好久都沒有跟家裏人吃一頓像樣的飯,怎麼那麼讓人難受呢?”
於是,他開始重新思考人生如此匆忙的意義。現代社會,越來越多元,包容性越來越強,可對於成功的衡量標準怎麼還是那麼單一?考上名校,有份高收入的工作,開著好車,住著豪宅,的確是人生贏家。但能陪伴在家人身邊,能常常跟他們踏踏實實地吃頓飯,又何嚐不是一種幸福?
之前看過一個公益廣告,一個孩子費力地用筷子夾菜,夾不起來,急得大哭,終於吃到嘴裏,就 破涕為笑;大人還沒坐齊,一個孩子就拿著筷子想去夾菜,被爸爸阻止,直到長輩先開動,孩子才能伸筷子;一個年輕人過年回家,跑到廚房看老媽做飯,老媽夾起一塊肉就塞到兒子嘴裏;一個老漢獨自在家過年,鄰居叫他一起吃團圓飯,他有些不好意思,鄰居熱情地說,“就是多雙筷子嘛”…… ……
為什麼一雙筷子能寄托中國人那麼多的情愫?這其中,有文化的淵源,有家風的傳承,更滿含對闔家團圓、彼此陪伴的祈願。
而現在呢,越來越多的人離開家鄉,交通是越來越方便了,可回家的路,怎麼越走越長了?通信也越來越便捷了,可是,我們見麵的時間怎麼反而越來越少了?我們一起吃頓飯,怎麼就變得越來越難了?
我知道,你很忙,是為了給自己和家人更好的未來。
我知道,你真的很忙,你有那麼多事需要去處理。
但是,有一件小事,叫陪家人朋友吃頓飯,那麼溫暖,你一定不要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