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難帶有溫暖的顏色
青春
作者:祁文斌
央視金牌主持人白岩鬆以其高出鏡率、莊重而平和的主持風格深受觀眾青睞,人稱“國家臉譜”。但少有人知,這張光彩熠熠的“臉譜”經曆過怎樣的打磨。
汶川地震後,在都江堰一所中學的課堂裏,白岩鬆臨時充當了心理老師,麵對在座的高三學生講述了自己曾經艱難的生活。
苦難帶有溫暖的顏色。“地震使得不少孩子失去親人,而我8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10歲時,從小撫養我的爺爺也離我而去,整個家庭隻剩媽媽拖著我和哥哥,靠很低的工資過日子。”盡管如此,白岩鬆仍堅定地告訴學生們,直到現在,他仍對自己經曆過的辛酸生活充滿了感激。
平時給人印象總是不苟言笑的白岩鬆,小時候卻是個淘氣包,常常因為惹媽媽生氣而挨打,每天至少要挨兩次打。由於貪玩,白岩鬆小時候的學習成績很差。一次,因為自己的考試成績在全班倒數第二,他一氣之下,竟偷偷地把張貼的成績榜撕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貧寒的家庭環境磨礪了白岩鬆吃苦耐勞、敢於麵對挑戰的性格,成績也漸漸跟了上來。高三那年,為了提高成績,他把所有的課本裝訂起來,曆史書訂了600多頁,地理書訂了700多頁,語文書訂了1000多頁。然後,白岩鬆保證每天每科看30頁的書,還要做數學題。持之以恒,最後終於考上了大學。
談到這些,白岩鬆感慨地說:“青春最可愛的地方就在於有大把的時間可以去揮霍,你可以犯無數的錯誤,因為你有改正錯誤的時間,但是當中年這杯下午茶端在你手裏的時候,你就知道要趕緊做正確的事,因為錯了就沒有改正的時間了。”
大學畢業後,白岩鬆到《中國廣播報》當記者。在那裏,白岩鬆結識了現在的妻子朱宏鈞。1990年9月,第十一屆亞運會在北京舉行,白岩鬆和朱宏鈞同時被派往現場采訪。經過那次合作,白岩鬆被朱宏鈞的才氣吸引,後來二人走到了一起。結婚後,由於單位沒分配住房,他們一年內搬了6次家,那個時候正值白岩鬆工作的低穀。
1993年,中央電視台推出《東方時空》,白岩鬆跑去做兼職策劃。製片人見他思維敏捷、語言犀利,便讓他試試做主持人。但由於白岩鬆不是學播音出身,經常發音不準,讀錯字。當時,中央電視台規定主持人念錯一個字罰50元。有一個月,白岩鬆被罰光了工資,還倒欠欄目組幾十塊錢。問題迫在眉睫:白岩鬆屬借調,如果不能勝任就要被退回去。那段時間,他的神經就像拉得滿滿的弓,“有連續四五個月的時間,一分鍾都睡不著,天天琢磨著自殺,不想活了!因為不願意說話,妻子在我身邊,我們倆隻用筆交流”。
得知白岩鬆的困惑後,善解人意的朱宏鈞鼓勵丈夫:“堅持下去,我全心全意支持你。”
為了讓丈夫盡快進入角色,朱宏鈞每天都督促丈夫練習普通話。她從字典裏把一些生僻字和多音字挑出來,注上拚音讓白岩鬆反複朗讀,還讓他在嘴裏含塊石頭練習繞口令。“我用了兩年的時間,由睡一個小時到兩個小時,慢慢把心態調整過來。現在回頭看,那是我特別重要的一次成長,突然看淡了很多事。”白岩鬆說。
終於,白岩鬆練出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加上機敏和語言犀利的天生優勢,他在欄目組站穩了腳跟。兩年後,白岩鬆獲得了“金話筒”獎,正式調入了中央電視台。
曝光了身世,白岩鬆說:“苦難是一筆財富,每一個成功的人都會麵對苦難,每一個成功的人在苦難麵前都會勇往直前,永不言棄!當苦難、打擊,你已經很好地走過時,回憶起它都會帶有溫暖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