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自己一味相信必須得到什麼,就會更容易為此付出高價。搞交易的人手中最強大的武器就是能說不字。沒有這個殺手鐧,特別是當對方察覺到這一點,你就會更容易吃虧上當。
20世紀80年代末期,許多企業破產倒閉,大都因為那些收購者和專家顧問不會說不字。威廉·法利實際上是被德崇證券公司強迫做交易的。他們為法利籌集一大筆資金,他不得不為此支付高額利息。當時已經由不得他作壁上觀。當然,他的投資顧問(包括德崇)肯定不會勸阻他進行下一筆大宗交易,即使交易價格在上漲,垃圾債券市場在崩潰。德崇證券公司就是想讓世人以為生意照舊進行,並且希望拿垃圾債券再做一筆大生意來證明他們所說的話。當交易人和顧問們受到威逼利誘,即使發現交易有問題,他們能甩手不幹嗎?當時有充分的證據證明西點佩珀雷爾不是一個好的收購目標公司,但誰也不會出來指明這一點。
20世紀80年代後期,那些失敗的交易有很大部分責任要歸咎於財務顧問們。當德崇證券公司瀕臨滅亡時,他的競爭對手反而失去理智,還在指望獲得德崇幾年前取得的成功。波士頓第一銀行在這方麵,特別是在促成和資助羅伯特·坎普收購聯合百貨公司以及吉本斯·格林·馮·阿莫倫根對俄亥俄床墊公司的杠杆收購這一事件上要負主要責任。波士頓第一銀行是當時推動並購狂潮的動力,盡管後來出現了這樣那樣的不祥之兆,波士頓第一銀行仍然在時刻主動地督促著人們進行並購交易。當一些投資精英們促成這些銀行交易,然後離開銀行重新建立新的競爭企業時,剩下的投資銀行管理人員會做得更極端,以便保住波士頓第一銀行的地位。這種做法幾乎使波士頓第一銀行關門倒閉。
即使在大企業的高層,妄自尊大也會支配交易的參與者。莫夫·格利芬在娛樂節目製作和策劃方麵很成功,在一小部分股東的要求下,他提出收購國際度假公司(參見第10章對該交易的描述)。他和唐納德·特拉普在1988年為這家公司大戰一場。有幾次格利芬威脅說要洗手不幹,人們以為他確實感覺到這筆交易有所不對。但是格利芬還是以高價將國際度假公司收購,並且把未完工的泰姬陵娛樂場出讓給特拉普(但泰姬陵娛樂場的巨債還得自己承擔),公司不到一年就倒閉了。
即使不是自我意識在作怪,有些時候交易人及其顧問會在某種環境下自以為是,從戰略角度上考慮,他們必須去完成某些交易,比如貴格麥片公司當時就認為收購思樂寶飲料公司很有必要。幾年前,貴格麥片公司收購加特拉德公司時在收益上創造了奇跡。此外,美國金融界也在談論著貴格麥片公司停滯不前,並麵臨著被吞並的危險。然而思樂寶飲料公司不同於加特拉德的母公司斯托科利·馮·坎普。思樂寶的業主托馬斯·李堅持出高價,貴格麥片公司上了鉤。即使思樂寶的收入突然降低了75%,也沒有阻止貴格麥片進行這筆交易。貴格在不到三年的時間就損失15億美元,首席執行官也因這次慘痛的失敗而被解職。
對於小艾德加·布朗福曼來說,其家族在掌管施格蘭公司(Seagram)時,他是不會輕易拋開該公司的,他也想在娛樂界有所作為,這樣就釀成了公司巨大的損失。收購MCA公司後,他得到了一些能夠盈利的音樂出版和主題公園的資產,然而也得到一大堆影視產業的包袱。更糟糕的是,他必須將公司擁有的24%杜邦公司的股票拋出以資助這次收購交易,這使施格蘭公司的股票在三年之內貶值100億美元。
羅伯特·坎普收購聯合百貨公司(1988年)
羅伯特·坎普出生於安大略省的一個貧窮家庭。他首先在家庭裝修行業獲得成功後,憑借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地將自己的產業發展壯大。後來,坎普不滿足於成為一個加拿大的地產商,就開始涉足於零售業,並且將事業擴展到了美國。1986年,坎普在一次充滿敵意的公開收購戰中,買斷聯盟百貨公司。當時他的個人資產(主要是在加拿大公開上市的控股公司——坎普公司)達5億美元。
然而,他的資產像紙牌搭起的房子一樣,並不是實實在在的個人資產。盡管坎普在生意上取得了一些成功,但他隻是一個創業者,對產業的價值評定和管理還不很在行。在受到公眾關注的最後幾年,坎普一直在忙於做賠本買賣,為自己收購的資產支付高價,然後再接著進行下一宗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