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5月,債權人開始逼萊曼攤牌,收回他們的貸款抵押,萊曼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力量。由於奧林匹亞·約克發展公司對許多銀行欠下債務,而且都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機構。這些機構都能抵抗巨大衝擊,因此哪家銀行都不再為萊曼家族提供貸款。奧林匹亞·約克公司在世界各地提出破產申請。當所有糾紛了結後,萊曼家族從“超級巨富”淪為“非常富有”的家族。
1991年據“福布斯”雜誌估計,萊曼家族總資產達到70億美元,到1993年隻剩下不到原來的1/10。萊曼家族同時還失去了對加納利碼頭的全部權益。
故事到這裏還沒有完結,命運有了戲劇性的變化。後來,保羅·萊曼又重新掌管了加納利碼頭。1992年他剛剛被解職時,還試圖糾集起一些投資商,買回破產時落到銀行手中的加納利碼頭開發權。自然,銀行拒絕了他們的要求。
到1995年,萊曼又將迪什家族、邁克·普萊斯、愛德蒙·薩發拉、沙特王子阿爾瓦裏德·本·塔拉爾和其他投資商召集在一起,購回了加納利碼頭。這次他隻擁有一小部分權益。然而這部分資產起初隻值3000萬到6000萬美元,後來逐漸增值。倫敦市政府一直承諾的從市中心到加納利碼頭的交通設施,包括燈塔線隧道和海港輕軌鐵路終於完工。房地產市場的複蘇又促使了租金和出租率的提高。公司股票公開上市減輕了工程造成的債務。根據1999年上市公司的資產評估,萊曼家族在加納利碼頭的資產總值為2億到4億美元。
失敗之因
萊曼家族的聲望如此巨大,銀行家們必須上門求他們貸款。到1992年家族開始竭盡全力時,保羅·萊曼對銀行家的傲慢態度開始得到報應。加納利碼頭工程需要大量舉債以及銀行家們的配合,銀行家們履行了他們的職責,但萊曼沒有以禮相待。當工程進度延遲,當地經濟形勢惡化時,銀行家們記起萊曼對他們的傲慢態度,徹底地粉碎了萊曼家族對開發加納利碼頭工程的夢想。
克爾伯格·克拉維斯·羅伯茨公司收購勁霸電池公司(1988年)
1988年5月,克爾伯格-克拉維斯-羅伯茨公司開始安排以18億美元的價格購買勁霸公司。這筆交易搞得非常成功,但不是因為克爾伯格·克拉維斯·羅伯茨公司及其投資商將資產順利地低買高賣,而是對這些收購的資產管理得特別到位,使企業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比以前大大提高,克爾伯格·克拉維斯·羅伯茨公司、投資商和勁霸公司管理層都得到了豐厚的回報。
交易的條件並不僅僅為經濟利益所決定。當時克爾伯格·克拉維斯·羅伯茨公司克拉福特正在試圖在兩年內從非食品類行業中分離出來。他們以至少高出競爭對手5億美元的收購價格,即18億美元奪標,震驚了金融分析家,因為分析家認為勁霸公司總值超不過12億美元。標價出現巨大差別的原因有可能是市場逐漸對成功品牌的價值認可。(沃倫·巴菲特利用他傑出的金融手段,在克爾伯格·克拉維斯·羅伯茨公司收購勁霸公司的同時,購買了10億美元可口可樂公司的股票,詳見第3章對該交易的描述。)克爾伯格·克拉維斯·羅伯茨公司之所以能出高價還因為公司管理層急於想參與這起交易。
這筆交易需要3.5億美元的資本金融資。此外克爾伯格·克拉維斯·羅伯茨公司說服了35名勁霸公司經理掌握勁霸公司股票的9.85%,要麼以資金現付,要麼按期權的形式持有。(8年後當克爾伯格·克拉維斯·羅伯茨公司出售這家企業時,這部分股票價值已經翻了11倍。)
勁霸公司管理層很快將克爾伯格·克拉維斯·羅伯茨公司付出的高價回收。管理層擺脫了克拉福特製約食品業務部門的企業官僚控製,說服了新接手的業主:盡管公司的債務巨大,但是產品的研究開發不能忽視。管理層在經濟利益上的參與保證了開支能夠得到合理控製。由於管理層擁有產權,公司的績效在各方麵有很大改善。買斷後的第一年資金流動就提高了50%,以後每年以近20%的速度增長。
1991年5月,克爾伯格-克拉維斯-羅伯茨公司讓勁霸公司公開上市,以每股15美元的價格銷售了3450萬股股票。到1991年10月,克爾伯格·克拉維斯·羅伯茨公司銷售的公司股票足夠它收回在勁霸公司投入的3.5億美元資本金。在1993年11月和1995年3月,克爾伯格·克拉維斯·羅伯茨公司又將售出的股票進行第二次分配。雖然一開始沒有出售股票,但兩次股票分配再加上分紅,到1996年投資收益達到13億美元。第二次股票分配又讓公司將1991年收購時借貸的6億美元債務償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