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皮肯斯提出以每股65美元的價格再次收購海灣石油公司的8%的股票,使自己占有的股權達到21%。
這一行動使海灣石油公司的股票從52.5美元漲到了58美元。皮肯斯聲稱又有新的投資商加入,盡管在數周裏,他一直試圖找到足夠的投資者幫助他買斷整個公司的計劃沒有成功。
·2月24日,皮肯斯透出風來,說海灣石油公司在本月初提出以每股70美元的價格回購他所持有的股票。他還指出,大西洋富田石油公司曾在2月1日提出以每股70美元的價格收購該公司。
以上所有這些手段都使海灣石油公司的股價連續跳高。到3月初,海灣石油公司的股票從皮肯斯開始購買該公司股票時的每股30美元上升到每股70多美元。海灣石油公司緊急向除皮肯斯外所有人回購股票。到1984年3月6日,該公司宣布達成一筆交易:加州標準石油公司以132億美元的價格或每股80美元價格,收購海灣石油公司。這成為美國建國以來最大的企業收購交易。
皮肯斯一夥是最大的贏家,他們共擁有2170萬股,當初每股平均購買價為45美元,並購出讓的價格上升為每股80美元,淨賺7.61億美元。由於美沙石油公司共占2/3的股票,所以賺得5.06億美元。
皮肯斯的這一行動可以算是80年代並購時期獲利最多的買賣。他甚至不需要報出一個價格就把海灣石油公司玩得團團轉,而且購買股票的資金全都是借來的。他用了幾個月時間來尋找合夥人和融通資金,但少有結果。(皮肯斯的財務顧問之一德崇證券公司未能籌到足夠的資金後,竟敢大言不慚地發表一封公開信,表示很有信心籌到所需資金。不加約束的承諾在以後的交易中能夠成為融通資金,在後來德崇證券公司反複證明了這一點。)
後來皮肯斯所屬的美沙石油公司陷人困境,他也於1996年被解職。但他曾經膽敢盯上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公司,而且當他表現出對他們有絲毫興趣的,就讓他們惶恐不安。7個月就能夠淨賺5億美元,這算是他最傑出的成就。
成功之道
按照經典的並購戰略規則,要采取敵意行動,首先必須隱蔽行事。皮肯斯幾乎將每一步行動公開,有時甚至做得看起來非常笨拙,然而他每一步驟都是精心算計的。幾年後皮肯斯承認,他自已都不能肯定是否想擁有海灣石、油公司。雖然他的收購海灣石油公司的計劃始終得不到好的評價:人們指出他將對持股人造成負麵的稅收影響,並且將公司進一步發展的資金掠奪精光。可是他向海灣石油公司施加的壓力促成了海灣石油公司與加州標準石油公司的合並,皮肯斯及其合夥人共獲得5億美元。
康薩克收購綠樹財務公司(1998年)
康薩克公司創立不到20年,就逐漸成為一家全美國範圍內最大的特種保險公司(主要靠明智的企業並購)。在斯蒂芬·希爾伯特的管理下,企業從1987年到1997年為股東創造的收益超過《財富》500強上的任何一家企業。從1992年到1996年,希爾伯特成為待遇最高的企業首席執行官,薪水達到2.77億美元。盡管有如此輝煌的業績,希爾伯特及其公司卻被勞倫斯·柯斯及其綠樹財務公司所利用,使康薩克的市值喪失80%以上。
康薩克公司在過去的17年中,總共合並了44家保險公司。
到了。1997年,它要尋求更大的目標,於是就瞄上了綠樹財務公司——家專為移動房屋提供輔助貸款的投資企業。綠樹財務公司連續10年營業收入保持增長,並且占據與康薩克公司相同的市場份額。希爾伯特設想將康薩克公司的保險業務擴展到其他金融服務業務中,並且使兩家企業相互提供業務。
1997年雙方經過兩次初步商談後,1998年初,綠樹財務公司自己突然提出願意出售。不幸的是,自願出售是因為公司遇到了嚴重的問題,而問題甚至威脅到了公司的生存和發展。綠樹財務公司靠打包出售其財產抵押權,使其無需較多的長期債務和產權資本就能發展經營。他們使用一種備受爭議的財會手段,將出售的債務以整個貸期作為利潤記賬。這就需要公司將提前贖回債務和停止支付貸款的利息考慮進去,當然這些利息會非常低。
一般來講,低收益的借貸者在利息低時也不會尋求更低利息或再去借貸,但在綠樹財務公司,這種最起碼的常識這時候反倒不靈,由於不停地降低利息,綠樹財務公司的大量的借貸者擁人再次借貸。營業收入流提早阻斷,綠樹公司隻得降低已經公認的營業收入額。1997年末,綠樹財務公司重新發布了收人為1.5億美元的報表,並且向股東保證這種事情不會再出現。1998年初,公司又發布降低4000萬美元營業收入的報表,此外還要加上重新公布的關於1996年減少2億美元收入的報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