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你所熟悉的業務,這條忠告看起來沒有多大必要去聲明,尤其是在本書描寫的大宗交易中。然而這條忠告有時被忽視,尤其是從事那些需要周密的計劃和詳細的信息來完成的交易時。這些大宗交易非常複雜,盡管交易者做了大量的計劃工作,用盡了心計,但仍然會忽略一些關鍵的東西。
最精明的交易者有時也會出現判斷失誤。亨利·西爾福曼通過周密的計劃和廣泛獲取的信息創立了大型特許經營公司HFSO然而在他與CUC國際公司合並時,他竟允許CUC保留自己的財務內控信息。盡管西爾福曼會成為合並企業的首席執行官,他仍然同意讓CUC保留自己原有的財務報表製度。最後他肯定會發現cuc在編造假賬。但是隻要有一點起碼的警覺,一發現財務信息不公開就應該停止進行交易,那麼西爾福曼的股東們就不會喪失數十億美元。
索尼公司在一宗企業並購交易中,隻有一個長遠的戰略規劃,但卻沒有一個相應的行動方案。盡管索尼公司在美國立足很久,擁有一家興旺發達的唱片公司,但是由於計劃不周密,掌管哥倫比亞公司這件事從一開始就成為災難。索尼公司在選擇合作的首席執行官時,聽從了一些糟糕的建議。更糟糕的是,與瓊·彼得斯和彼得·古柏簽訂了合作協定,而他們倆在此之前已經與華納兄弟公司簽訂了獨家製作的協定。這樣索尼為收拾這個爛攤子就耗費了5億美元。
日本投資商五十穀富購買卵石海灘也是欠缺最起碼的計劃和安排的一起交易。五十穀富付出了天價來購買,並且隻能靠出售高爾夫球俱樂部會員權來彌補這一價格。他沒有考慮到當地的法規,即卵石海灘必須始終向公眾開放。最後為應付債務,他隻好賠出2億美元,將這塊資產出手。
索尼公司收購哥倫比亞電影公司(1989年)
1989年,索尼公司收購哥倫比亞電影娛樂公司時,收購價格為34億美元。如果加上要承擔的債務就是50億美元,這無疑是一宗高價交易。當時索尼公司正在急著尋找其他收入來源,試圖創立一種前所未有的聯合企業形式。然而一個門外漢去玩行家的遊戲,當然要被盤剝。
索尼公司發明的大尺寸錄像技術(Betamax)從來沒有得到廣泛推廣。因為菲利普公司發明了家用錄像技術(VHS),並使許多電影利用vHs技術來錄製。(許多人稱Betamax技術要超過VHS技術。)索尼公司於1987年收購了CBS唱片公司,又於1989年收購(2BS電影公司,主要是希望自己的技術能夠得到進一步推廣和發展。
收購BBS唱片公司很成功,因為在此公司旗下有許多明星。
然而該唱片公司對於促使索尼先進的數字錄音磁帶(DAT)技術成為新的工業標準並沒有起多大作用。說實話,擁有一家有很強競爭力的唱片公司去和其他唱片公司談推廣自己的先進技術DAT,當然是很不利的。
另一方麵,收購哥倫比亞電影公司成為一場災難。雖然索尼公司購買了電影公司2700部的電影資料庫,但作為交易的一部分,它始終沒能將8毫米的錄像技術推廣成新的工業標準來取代VHS標準。更重要的是,它付出了高價,還讓不稱職的人來管理電影公司。
在整個20世紀80年代,哥倫比亞電影公司一直屬於可口可樂公司。然而可口可樂公司始終沒有掌握電影製作的門道,電影公司的經濟效益就是不見好。但可口可樂公司利用索尼急需收購電影公司的機會,在這項投資上賺了12億美元,以此來完結可口可樂所做的多元化經營的努力。
CBS唱片公司的總經理沃爾特·葉特尼可夫推薦彼得·古柏和瓊·彼得斯擔任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電影公司包括兩家製作室:哥倫比亞製作室和三星製作室,以及一家效益很好的電視製作中心)。他們倆從未管理過電影製作室,但由於聯合攝製了電影《雨人》和《蝙蝠俠》,當時人氣正旺,很是風光。
葉特尼可夫提出的交易條件非常優厚:每人年薪275萬美元,利潤超過2億美元後可提成2.5萬,5年內獎金總額升值到5千萬還可以拿到一部分利益。此外索尼又以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兩人所屬的上市公司——古柏一彼得斯製作公司。實際上這個價格遠遠超過了資產的實際價值,買斷後索尼把它作為虧損從收購價中銷賬。
索尼公司所犯的最大失誤是沒有考慮古柏一彼得斯與另一家競爭對手——華納電影公司簽訂的合同。交易進行前幾個月,古柏一彼得斯同華納兄弟簽訂了5年的獨家電影拍攝合同。當時葉特尼科夫知道這個問題,古柏和彼得斯也知道這個問題,但由於某種原因,在交易協定達成前,誰也沒有告訴華納兄弟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