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規矩才成方圓,有規律方成正果。在便利店的采購工作中,也有必須遵守的規矩和規律。在便利店商品采購的實際操作中,我們應該遵循以下八項原則。
(1)合乎經營業態特性的原則。對消費者而言,便利店最大的特色是以“便利”作為思考的基點,從顧客的消費、使用、攜帶的便利等各方麵著眼,方可塑造與其他業態商品結構的差異性。
(2)合乎商品組合的原則。由於經營策略的差異、訴求重點的不同以及商圈客戶的區別,致使獨立店和連鎖店在商品的分類與組合上有所不同。譬如有些店販賣生鮮,有些則不賣;有些店提供服務性商品,有些店則不提供……各種因素所產生的差異性,均會導致商品組合的不同,進而影響商品的采購作業。
(3)合乎高回轉率的原則。由於便利店的賣場小,無法陳列太多品種商品,因此在有限的陳列空間內,唯有高回轉率的暢銷品才能增加績效,壓低庫存量。因此,采購人員應根據商圈客戶屬性、市場商品情報、市場占有率等來篩選最合適的商品,在賣場中陳列銷售,以提高商品回轉次數。此外,為增加商品回轉,相同或類似功能、口味、規格的商品通常隻陳列一兩種,以避免重複。
(4)合乎毛利率目標的原則。為完成營運績效,通常各部門陳列商品皆會依業界行情設定預期毛利率目標,而采購者即應依此作為商品采購議價的標準,以符合整體毛利率目標的完成。在迷你超市向便利店轉型期間,便利店所售價格敏感商品若采用特價促銷策略,與商圈內超市、雜貨店、小賣部進行競爭,就會犧牲這類商品的毛利率。
(5)合乎安全衛生的原則。近年偶有不合格商品於便利店中銷售,如此極易造成消費者使用不適及企業形象受損的後遺症。因此,對供貨商的篩選務須嚴謹,除備齊公司營業執照及食品衛生檢驗證明等合格文件外,尚應檢查其商品標示項目(品名、含量、原料名稱、食品添加劑名稱、供貨商名稱、地址、進口供貨商名稱、地址、製造日期等)的完整性,以確保采購商品之安全衛生。
(6)合乎進、退貨規定的原則。近年來,由於便利店連鎖體係越來越多,為增加配送效率及門市處理效率,一般采用配送中心或中央倉庫多樣、少量、多次的直接配送方式,所以在采購時,應衡量供貨商在配送作業的頻率、最低訂購量等工作上的配合狀況,以合乎門市的訂貨及進貨需求。此外,便利店屬商品更換率高的零售業態,因此銷售不佳的商品須迅速從門市中淘汰,並要求供貨商處理退貨。所以在采購商品時,應要求供貨商配合辦理,否則可依法則處理。
(7)合乎非營業收益的原則。便利店由於房租高、人事費用逐年遞增等使經營成本沉重的因素影響,各連鎖體係都以開發非營業收益為主要來源途徑。在采購商品時,也應掌握此原則,與供貨商在供貨合約中應注明銷售折扣、商品陳列費等協議事項,以創造更大的采購效益。
(8)追求差異化原則。近來便利店在大城市迅速成長,各式新的業態不斷興起,業者均可感受到競爭日益增強及客源被瓜分的壓力。值此之際,商品如何表現其差異性,為顧客提供更大的滿足感,以形成經營優勢,已是商品采購的重要課題。在采購時,除了必要的暢銷品外,更應掌握市場態勢及顧客需求,以開發引進差異化商品。目前各連鎖店努力發展的服務性商品(郵票、影印、代洗照片)、熟食、快餐等商品,均可說是競爭下所呈現出的差異化產物,不但可滿足顧客需求,提升形象,更可增加營業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