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走新課改之路,育高標準人才(1 / 2)

走新課改之路,育高標準人才

教改研究

作者:萬應龍

摘 要: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如何結合當前學校教學實際推進新課改,培養素質教育要求的人才是本文著重探究的問題。

關鍵詞: 新課改 素質教育 高標準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這也是教育的根本所在、本質所在、本質所依、本體所顧。它要求我們正確認識學生,真正關愛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全心全意服務學生,從而開發心智、完善人格、提升道德,實現學生全麵健康發展。

一、走新課改之路,推進素質教育勢在必行

知識經濟時代、全球數字化時代,終身學習是社會對每一個人的必然要求。麵對國際國內現狀,我國教育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相比有許多不足之處。如中國孩子的文化基礎知識十分紮實,但動手操作和創新實踐能力不強,這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須推行素質教育,培養出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傑出人才。

前任總理溫家寶同誌提出五問教育:中國教育如何擺脫“危機”?怎樣能培養出更多的“李四光”?“教育家”們在哪裏?素質教育何以年年提、年年缺?教師的地位為何總沒到位?

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必須靜下心研究教育教學現狀,找出問題所在,對症下藥,采取有力措施推行教育改革,改變教育現狀。這是大勢所趨,也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教育改革潮流浩浩蕩蕩,是任何人都阻擋不了的。

二、課改必須改課

為了中華民族的再一次複興,一切為了學生發展,迫切需要課改,實施素質教育。有一些現象值得關注:某地區倡導的隻要學生學不死,就讓學生往死裏學;早上早起的是我,晚上遲睡的是我,作業最多的是我,負擔最重的是我,是我,還是我……學生的課業負擔太重了,“減負增效”刻不容緩。

課程改革和課堂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人為本”),把學生當做活生生的人來看待,把學生放在課堂教學的中央,從尊重學生做起。因為尊重是人性的起點,是道德的起點,也是教育的起點。用尊重把學生的耳朵喚醒,把學生的心靈喚醒。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生的心靈是玫瑰花瓣上的露珠,不小心抖落了那就破碎了。”可見,學生的心靈是美麗的,也是脆弱的。

課程結構具有基礎性、整體性、綜合性、選擇性,我們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既要注意學生的綜合性學習,又要注意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課堂要由接受性學習方式轉變為發現性學習的方式,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培養學生自主探究意識、精神和能力。

三個蘋果改造了人類世界:一是亞當和夏娃;二是牛頓;三是喬布斯。第四隻蘋果要掌握在中國人手中,特別是中國學生的手中。今天的課堂改革就是種起一種樹——蘋果樹,我們要反思:我的課堂裏蘋果樹栽了嗎?某天蘋果會砸到學生頭上嗎?自主合作探究不是貴族化的學習方式,適合城市,也適合農村,適合好學生,也適合“差學生”。大師也是從農村走來的,“差生”是從合作中成長起來的。全球化時代大家都注重合作,合作比競爭更重要,今天學會了合作,明天就有了競爭力,幫助是一種合作學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