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功能翻譯理論視野下的應用翻譯(1 / 2)

論功能翻譯理論視野下的應用翻譯

文學語言學研究

作者:吳誌平

摘 要: 功能翻譯理論強調翻譯是一種交際行為,翻譯行為本身所要達到的目的決定整個翻譯行為,翻譯的策略選擇取決於翻譯目的。應用翻譯則以傳遞信息為目的,側重信息傳遞內容和效果。功能翻譯理論是應用翻譯研究最主要的研究角度,特別是功能目的論的文本類型分析與應用翻譯聯係緊密。本文從功能翻譯理論出發,對應用翻譯進行研究,探尋二者之間的聯係。

關鍵詞: 功能翻譯 應用翻譯 翻譯理論

1.功能翻譯理論的發展

1971年,功能翻譯理論的先導賴斯在《翻譯批評的可能性與限製》中提出功能翻譯理論的雛形,她將語言功能應用於翻譯,提出四大功能文本類型。之後,費米爾突破對等理論的限製,提出翻譯“目的論”,目的論關注於譯者的目的,此目的決定了要采用什麼樣的翻譯方法和策略才能滿足需要。曼塔利以交際理論和行為理論為基礎,提出“翻譯行為”的概念,她將翻譯作為一種人際交互的模式。翻譯行為理論認為翻譯是一個受目的所驅使,以結果為中心的交際活動。功能翻譯理論的另一位主導人物便是諾德,她對功能派理論進行全麵闡釋,提出翻譯的忠誠原則,功能指譯文在目標語環境中按預定的方式運作的因素,忠誠是指譯者、原作者、譯文接受者及翻譯發起者之間的人際關係,使譯者雙向的忠於源語文本與譯入目標語兩方麵。

2.應用翻譯理論概述

應用翻譯是既以傳遞信息為主又重視傳遞效果的實用翻譯,應用性強,應用麵廣。法國翻譯理論家Jean Delisle定義實用翻譯為:以傳達信息為根本目的,運用語用學的原則翻譯實用性文本。方夢之(2003)指出應用翻譯的目的是傳達信息,它有別於旨在表達情感和美感的文學翻譯。實際上應用翻譯涉及麵廣,貼近生活,如說明書的翻譯、廣告的翻譯、旅遊指南的翻譯。賈文波(2004)認為,應用翻譯還包括一些通俗讀本,文本的類型多屬於“信息型”和“呼喚型”。林克難認為應用翻譯是目的性很強的一種翻譯並與文學翻譯相對,而且應用翻譯並非就是應用文的翻譯。韓子滿(2005)認為,法律、科技經貿等實用性質的文本也應屬於應用翻譯。葉苗(2009)指出應用翻譯與文學翻譯是相對立的,但是沒有必要列舉出具體的文本類型和體裁。翻譯研究具有跨學科性,一方麵表現在對其他學科方法的借用,另一方麵表現在具有不同學術背景的學者從自己的學科視角出發探討翻譯問題。在全球化背景下應用翻譯體現出新特點,文化性是最突出的,它不僅僅是翻譯的策略或語用技巧問題,更是民族文化的立場。

3.文本類型分析與應用翻譯

表達功能、信息功能、呼喚功能是布萊爾和雅克布森提出的語言三大功能理論,賴斯以此為基礎提出文本功能的四大類型,即表達功能文本(強調文本的創造性構建和語言的美學層麵)、信息功能文本(強調信息傳遞、知識、意見等事實)、感召功能文本(通過說服文本讀者采取某種行動)和視聽性文本(重在視覺的和聽覺的意向)。諾德在賴斯研究的基礎上指出,文本有四個基本功能,即指稱功能、表達功能、訴求功能和寒暄功能。切斯特曼對賴斯的文本類型的重點和翻譯方法進行了分類整理。紐馬克同樣提出了文本功能分類學說,將文本體裁分成三個類型,即表達型文本(包括文學作品、演講等文本)、信息型文本(非文學作品、新聞報道等文本)、呼喚型文本(包括廣告、宣傳品等文本),他還根據不同的文本功能提出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

這兩種文本類型分析基本相似,賴斯多了翻譯的重點和方法,從語言到語篇,對翻譯的指導更加具體,紐馬克強調了作者的身份和具體的語篇體裁。二者都為譯者服務,為譯員提供了一個有形的、翻譯情境的原文分析模式,提高了譯者的判斷力,他們可以通過理解原文語篇類型和功能選擇合適的翻譯方法和策略。而應用翻譯強調信息的表達。關注信息的內容和語篇類型,如科技語篇屬於信息型文本,英文電影字幕翻譯既屬於表達型又屬於信息型的應用文本,藥品說明書則具有描述性和技術性,它的翻譯應該告知讀者藥品的性能、成分和副作用等,而廣告的翻譯則需要通過誇張、對偶等手段吸引公眾視線,它屬於呼喚型應用文本。我們在處理一個翻譯文本時,應首先考慮它的類型,再選擇恰當的翻譯策略,才能使翻譯更加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