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圖書館與高校文化發展探究
文化藝術研究
作者:陳遠 朱玉蘭
摘 要: 高校文化是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製度文化的有機結合。高校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是為教學和科研服務的學術性機構,高校圖書館資源建設、環境建設和圖書館員整體素質提高對高校文化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 高校圖書館 文化發展 聯係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場所、文明傳播的窗口;高校圖書館作為高校重要的教學輔助部門,是高校師生文化學習、科學研究和思想交流的中心平台。其建設規模,文獻信息資源配置和管理水平對高校教學質量、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及科研水平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說:“辦好圖書館就等於辦好了大學的一半。”
一、高校圖書館文化是高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高校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是為教學和科研服務的學術性機構(張忠鳳,2007)。圖書館文化是圖書館所創造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是圖書館在一定的社會文化環境中為謀求生存和發展,在長期的文獻情報活動中形成的,是高校校園文化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圖書館文化的構成要素廣泛,涉及思想理論、道德規範、服務藝術、價值觀念、管理作風、精神風貌、製度、組織、行為模式等。高校圖書館文化由表及裏可分為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製度文化。
(一)沒有物質文化,校園文化就無從談起。
有人說,當今高校的大樓多了,大師少了,可換個角度想,如果沒有完善的設施,沒有合理的構建,沒有舒適的環境,那麼怎能達到寓教於樂的教學目的,怎能激發師生的學習熱情。因此,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的基礎。改革開放後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圖書館經曆了由閉架到開架,由手工到自動化,由以“藏”為中心到以“用”為中心的巨大變革,圖書館的建築理念也發生了相應變化。
(二)豐富的精神文化是高校文化發展的最終目標。
一所學校,之所以充滿生機活力,充滿文化氣息,是因為學校擁有獨特的精神文化。這種文化體現在師生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上,體現在師生的心理素質和思維方式上,體現在校風和學風上。追求底蘊深厚、內涵豐富的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發展的最終目標。
(三)製度文化是校園文化發展的保障。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學校的規章製度是為了強化學校的管理,規範師生的言行;是為了師生在工作和生活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製度是麵向全局,適應學校進一步發展設立的,它能促進學校平穩、健康發展。
二、高校圖書館與高校文化發展的必然聯係
《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明確規定:“高等學校圖書館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履行教育職能和信息服務職能,為培養德、智、體、美等方麵全麵發展的人才服務。”這一規程強調了圖書館的教育職能,這與校園文化發展的宗旨是一致的。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豐富,環境優美,工作人員素質高,有條件、有能力參與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對我國圖書館界來說,正麵臨德國社會學家哈馬斯所說的時間性壓力,很明顯的一個事實是:在信息時代,高校圖書館文化在形成發展過程中,一方麵向傳統,社會乃至外國文化汲取營養,另一方麵對校內外讀者,對社會,對外產生交流輻射。
(一)高校圖書館的信息資源提高了讀者思想境界、文化素質和知識水平。
高校圖書館是信息資源聚集的場所,包括紙質圖書、網絡資料、音像和光盤,這些資源內容豐富,有悠久的傳統文化,有符合時代精神的民族文化;有本土的本國文化,也有引進的國外文化。有深邃的哲理思想,有“以人為本”的人本思想,有“以和為貴”的和諧理念……徜徉書海之中,讀者的思想境界得到了提升,文化素質和知識水平得到了提高。
(二)高校圖書館的外部設計和室內布局充分體現了學校的文化底蘊。
圖書館室內書刊滿架,牆壁上懸掛著名人字畫,充滿了濃鬱的書香氣息,身處這樣舒適、便捷、文雅的環境中,定能神清氣爽、身心愉悅,提高學習效率。高校圖書館作為麵向全校開放的知識和信息中心,具有集服務性、專業性、技術性、研究性於一體的獨特優勢,通過連續係統地收集、保存、組織、開發並傳遞文獻信息,為師生閱讀學習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