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數學教學與研究
作者:張富強
摘 要: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用最有效的教學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最大的收獲,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須思考和落到實處問題.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
關鍵詞: 數學教學 有效性 高效課堂
對於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一直以來,很多任職老師、專家、學者都在不斷進行探索和研究,在高效課堂新理念下,經多年的數學教學,我在提高數學課堂有效性方麵有了以下體會。
一、老師備課有效
1.調整備課的重點。在倡導高效課堂新理念下,數學備課應由“關注知識”轉向“關注學生”,應由“給出知識”轉向“引起活動”。這樣才能調整學生的思維、情感,發展其技能。
2.教師備課要對學生和教材進行綜合分析。傳統的備課是一種先“講什麼,怎麼講”的思維模式,而高效課堂新理念下的數學備課應更注重關注學生,備好學生,在學生身上大做文章,要把分析學生在學習中可能產生哪些問題,想知道什麼,怎麼知道列為備課的重點。
3.教師備課時要認清楚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隻是學生學習的向導。教師備課時應該注意如何把教學意圖轉變成學生的行動,這就要求教師吃透教材,想想學生學習這部分教材時可能存在的問題,如何突破、精心設計好怎樣開頭,怎樣組織學生課前預習、聽講、回答、思考、討論、練習,使學生活動有效,同時教師組織後鞏固、輔優補差、實踐活動(調查、觀察)等,使教學活動更有效。
二、教學設計有效
1.教師不要機械地“教教材”,而是要“活用教材教”,要對教材做出合理的、適合學生的加工與改造,把握教材的意圖,從教材深處挖掘教材的內涵。要做到課堂教學有效,教師應對教材有全麵係統有效的解讀。
2.對於教材要經過一個“懂—透—化”的過程。
①懂,就是要抓住教材重點和難點。
②透,就是掌握應學的教材與已學教材的聯係,了解班級群體特點和學生的個性特點,做到有的放矢。
③化,即實現轉化。要在懂、透、化以後通過得心應手和默契配合的課堂教學,把課本知識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
3.要有教學反思。執教教師教學後應對教學觀念、教學行為、學生的表現及教學成功與不足進行理性分析,尤其是生物教師一般任教的班級多,因而一個教案可以有多次反思,進行反複討論,根據不同班級的情況,找到適合學生的教案。
三、教學方法手段有效
1.麵向全體學生分層教學。
如何正確處理好學生個別差異與最佳發展之間的關係?教師應因材施教,采用適應學生識知差異的課堂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