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1 / 3)

小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

數學教學與研究

作者:張建

摘 要: 傳統數學教學普遍存在強調單一的知識與技能訓練,忽視數學與現實的聯係,忽視數學的實際運用等現象。數學應用意識是指行為主體具有的一種用數學思想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心理傾向和能力,它表現為用數學的眼光看待事物,用數學的思想方法和基本態度處理實際問題的自覺或習慣。要培養小學生數學應用意識就是培養學生觀察和認識周圍事物間的數量關係和形體特征的興趣和意識,培養學生能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和認識周圍事物,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關鍵詞: 數學教學 應用意識 應用能力

一、數學應用意識的內涵

數學應用意識是指行為主體具有的一種用數學思想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心理傾向和能力,它表現為用數學的眼光看待事物,用數學的思想方法和基本態度處理實際問題的自覺或習慣。它既表現為行為主體對現實生活的主動適應,又表現為行為主體對現實生活的積極影響和改造。

數學應用意識並不是一種虛無空泛的理論,它包含應用數學解決問題的傾向和熱情、數學原理與方法及經驗的積累、應用數學的主動創造性,是學生的一種綜合的心理素質,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高理論層次,具有數學應用意識,才能學得好,學得活,學得有用。

要培養小學生數學應用意識就是培養學生觀察和認識周圍事物間的數量關係和形體特征的興趣和意識,培養學生能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和認識周圍事物,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應用意識培養的現狀

目前,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小心數學教師隻重視課本知識和理論的傳授,不關心知識的應用和現實背景,不求學以致用,學生隻管模仿教師的示範,不求甚解。這樣,即使數學這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的教學也演變成一場場題海戰役,數學的應用性根本沒有在教學中得到應有的體現。現在的數學教材和課堂教學,大多是從概念到概念、從定論到推論、處處強調邏輯演繹的嚴格性,對數學的現實背景、理論的發現過程往往避而不談,這就導致學生形成錯誤的認識:學習數學就是記住書本的定義、法則、公式和定理,能夠順利地進行運算、變換或變形、解方程、證明等。這種過分強調了數學的確定性、精確性而忽視數學的似真性、可變性的數學教學,不但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了錯誤認識,而且大大降低了數學在生活的應用性,嚴重壓製了學生的創造性。

三、培養數學應用意識的意義和必要性

1.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是數學學科本身特點的需要。教師應該將學生的生活與數學學習結合起來,讓現實的生活數學走進學生視野,進入數學課堂,使數學教材變的具體、生動、直觀,使學生感悟,發現數學的作用與意義,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客觀世界,增強數學作用意識,達到“人人學有用的數學,有用的數學應當為人人所學……”這個目標。

數學課堂教學中應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將數學與學生的生活、學習聯係起來,把孩子們“放”回到生活世界中,讓他們發現數學知識的真諦,進而學習充滿生活氣息的數學。

2.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實際上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需要。我們所麵對的學生不是一張白紙,他們有著豐富的日常生活體驗和現實知識積累。這其中包含大量的數學活動經驗和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我們的學生有紮實的數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但是缺乏對數學與社會、數學與實際的聯係的了解。學生認為數學就是計算,不知道購物時可以運用四則混合運算;更沒想到生活中可以用數學知識解決最優化問題,等等。

如在教學了“折扣”這一內容後,我出示了這樣一題:“某書店為了推銷《數學詞典》,打出了這樣的廣告:《數學詞典》每本10元,購買200元以上(含200元)的給予九折優惠,購買500元以上(含500元)的給予八折優惠,假如我們班上42每人均要購買1本,你能不能設計一種最好的購買方案,使每人出最少的錢並購買到《數學詞典》。”

學生根據已學過的知識,都能很快設計出以下的幾種方案:

方案一:每人都買,各人付各人的錢,全班共要付錢:10×42=4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