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學數學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1 / 2)

小學數學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數學教學與研究

作者:王占海

1.采取各種形式,讓學生發展數學語言

1.1小組討論

小組討論是課堂中常用的一種方式。在每個小組中選出小組長、記錄員等,當學習中有疑難時,便可請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討論後請一名代表交流。這樣做,可以使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也有聽別人說的機會;既有麵對幾個人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又有麵對全班同學說的機會。學生為了表達本組的意見,更主動地思考、傾聽、組織,靈活運用新舊知識,使全身心都處於主動學習的興奮中,同時也增大了課堂密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2同桌交流

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發表見解、培養語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別是新授課時,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語言及時地加以總結。如名數之間的化法:2米6厘米=()厘米,可讓學生敘述:2米就是200厘米,200厘米加上6厘米等於206厘米。同桌間的互相交流,使學生掌握了思路,並能舉一反三、靈活運用。而班級中的學習困難生,也可在同桌的帶動下逐步學會敘述,正確解答。

1.3讓學生小結

小結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小結能提高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憶出本課的要點。小學生雖然表達能力有限,但隻需正確引導,學生便能正確地概括。如在學習了小數的大小比較之後,課堂小結時,我問學生:“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獲?”學生在回憶整理之後,紛紛舉手發言,就連一些平時不愛說話的學生和後進生也很積極。學生的語言雖然簡潔,卻抓住了本節課的學習重點,不僅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而且發展了學生的學習能力。經常進行有目的的課堂小結,可以提高學生的分析、概括、分類等邏輯思維能力,達到智能並進、全麵育人的目的。開展多種形式的訓練,使每一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同時,學生把思維說出來,會有一種愉悅的感覺,也是自我表現和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

2.高度重視口算訓練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要重視基本的口算訓練,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便運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隻有口算能力強,才能加快筆算速度,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口算的速度和準確性直接影響筆算。低年級的最基本口算是100以內加減法和一位數乘法,我們必須采取形式多樣的訓練方法:如,采用開火車、找朋友、對口令、奪紅旗、搶答、送信等遊戲活動形式進行口算。持之以恒地堅持做到課前三分鍾口算練習,為今後學習較複雜的運算打下紮實的基礎。俗話說,要想練就一身過硬的本領,就必須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口算能力的培養也是如此。

3.適當開展計算競賽

適當開展競賽,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手段,小學生在競賽條件下比在平時正常條件下往往能更努力地學習。競賽中,由於小學生有著很強的好勝心,總希望爭第一,得到老師的表揚,利用這種心理可以使學生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大增。教學中可以組織各種比賽,如“看誰算得快又對”,“看誰的算法多”,“比誰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學生“大顯身手”。例如:在“筆算加法”練習課中,我進行了“看誰最細心”的比賽,大張旗鼓地表揚細心做題的同學,評他們為“細心標兵”,獎給他們小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