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地理走進學生的生活
政史地教學與研究
作者:古麗沙依拉·葉爾買克拜 焦黎
摘 要: 當前,如果中學地理教學脫離學生生活實際,就會阻礙他們健康、全麵、綜合發展。因此,發揮地理學科地域性、綜合性和生活實踐性的學科特點,改革傳統地理教學,讓地理教學回歸生活迫在眉睫。作者在基礎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理論的指導下,通過實際調查、課堂觀察及走訪相關的地理教育專家,結合自身實際體會指出中學回歸生活的地理教學所需解決的主要問題。
關鍵詞: 地理知識 融入生活 教學方法
實施新課程改革後教材種類增加,使我們認識到教材隻是教與學的工具,已經不是教學的唯一資源,要把課堂教學融入生活,除了要熟悉課本教材外,還要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教材為框架,對教材中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案例進行大膽變革與創新,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來自學生身邊的生活素材替換,改造教學內容,在教學中有效地把地理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係起來,不僅讓學生感知身邊的地理事物和現象,而且將學到的地理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如何行之有效地將生活地理融入地理教學,並將學到的地理知識運用於實際生活中,從而使學生智力與能力雙豐收呢?地理教師要根據地理學科的綜合性、區域性等特點,正確把握其與實際生活之間的密切聯係,並在課堂中適時滲透,以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以下是筆者在地理教學中的經驗總結。
一、運用適宜的教學方法
1.回歸生活。
適宜的教學有利於促進學生全麵發展,使學生形成健全人格,具有終身可持續發展的力量源泉。通過調查發現,目前雖然廣大地理教師在思想觀念上已經認識到地理教學要回歸生活,但對究竟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比較適宜回歸生活的地理教學不是很清楚,下麵介紹幾種方法以便更好地促進新課程理念的貫徹。
2.積極利用學生的生活體驗。
人類生活於地理環境之中,環境要素又時刻作用並影響生活,許多地理問題,在現實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或是可以模擬,這些實際生活背景,學生看得見,摸得著,也容易理解。因此,在回歸生活地理教學中,應依據學生的生活體驗選取教學內容與材料,把地理知識移植到生活中,用生活體驗突破學習內容。高中生已具有相當多的生活體驗,其中包含大量與地理有關的現象或問題。例如:寒來暑往,四季變化,日出東方,月落西山,等等。教學中一定要充分利用,這對激發學生對地理的好奇心和學習地球知識的興趣和願望,學習新的知識形成新概念有極大幫助。
3.開展合作學習,拓展生活。
合作學習是指在教師組織下的學生間盡可能小的小組中開展學習活動,而且是在沒有教師直接及時管理的情況下學習,小組成員間相互依賴。相互溝通,相互合作,共同負責地學習某些學科性材料,從而實現共同目標的一種模式。教師引導學生合作學習不僅是引導學生完成認知的過程,更是引導學生學會交往與審美的過程。在地理合作學習過程中,通過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可以在學習地理的過程當中實現相互間信息與資源的整合,不斷擴展和完善自我認知,而且可以學會交往,學會參與,學會傾聽,學會合作,學會尊重他人。
4.充分利用地方民諺俗語。
在地理課堂上,通過挖掘詩詞諺語,歌曲中的地理知識,進行聯係欣賞分析,不但能加深學生對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的理解和掌握,擴展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思路,提高地理學習效率,還能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感受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使自己的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讓學生人人學習有用的地理,人人學會運用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