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物理教學要注重學法指導(1 / 2)

物理教學要注重學法指導

理化生教學與研究

作者:王旭東

古希臘哲學家說:“壞教師奉送真理,好教師教人發現真理。”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是非常重要的。物理教學中如果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就能使難學的東西變得易學,難懂的內容變得易懂,難忘的知識變得易記。因此,物理教學中不僅要加強教學的研究,還要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一、激發興趣,增強動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習便有了動力。

1.巧設懸念,激發學習興趣。

設置懸念激趣,是貫徹啟發性教學原則的基本要求。懸念能引起學生的疑惑,而“疑則思”是一個規律。例如,在講“摩擦力”時,我設置了這樣的懸念:“同學們,你們說一個螞蟻能否推動一個一噸重的我們鐵球?”學生根據日常生活經驗回答:“那怎麼可能呢?絕對推不動!”這時我又說:“那可不一定。在一定的條件下,螞蟻也能推動一噸重的鐵球。不信嗎?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家就會明白其中的道理。”設置懸念,能使學生心中始終充滿“疑”,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對學生理解、掌握、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產生積極的作用。

2.引入競爭機製,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都有強烈的爭強好勝心理,利用學生這種心理,引入競爭機製,也能很好地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我在教學的一些環節中引入競爭機製,像提問環節,開展“看誰提的問題好、看誰問題巧”活動,作業開展“看誰做得又快、又準又幹淨”競賽活動。同時開展這些活動時,注意因材施教,讓學生廣泛參與,讓每個學生特別是後進生得到成功體驗。另外,還開展“物理小實驗小能手賽”、“物理知識賽”、“我的一手絕活”等競賽活動,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二、講座歸納,以少求多

中職學生剛學測量時,測量“大量”和“微小量”是學習中的棘手問題。測“大量”如如何測出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質量等。在討論這些問題時,可以先講“曹衝稱象”的故事啟發學生。曹衝稱大象的質量時,分次測量小石塊的重量,累計後就是大象的質量。通過歸納討論,學生發現,電線可以先測出若幹米的重量,再計算其總重量。同時,人民英雄碑是由很多大理石建成的,測出一小塊與紀念碑同種大理石的密度,然後測出人民紀念碑的體積,就可以估算出紀念碑的重量。

三、總結記憶,突破難點

隨著所學物理知識的不斷增多,很多知識初學進難度確實不小。要記的東西記不住,變化的東西難理解。在這些難點問題上,教師應根據老板具體問題,幫助學生進行總結,歸納出一些記憶方法,以增強記憶,達到克服教學難點的目的。例如力的圖示,學生畫的進修總容易丟這缺那。在講力的圖示後,教師可幫學生歸納出力的圖示應“大小按比例,方向照實際,作用點看受力,還要先畫單位力(標度)”。學生按這種口訣做,力的圖示問題便迎刃而解。又如,很多學生感到有些杠杆的支點找不到,像掃帚掃地等。教師可都給學生這樣一種找支點的方法:“動一動,不動的點便是支點。”再如,學習凸鏡成像規律時,由於物距的變化而引起像距的變化,是學生理解的難點,若在學生理解凸鏡成像規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出“物遠像近小,物近像遠大,一倍焦距見虛實,兩倍焦距見大小”,“物追像跑,物跑像追”,這樣凸鏡成像問題就能順利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