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中職學生德育評價體係的探索與實踐
教育教學研究
作者:顧叢蔚
摘 要: 文章圍繞培養全麵發展中職學生這一主題,提出通過學生對自己日常行為進行自我評價,提高學生內省智力,最大限度地發掘學生潛能,通過教師對學生綜合測評,對學生進行公正評價,對學生進行歸因訓練,讓學生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
關鍵詞: 中職學生 自我評價 內省智力 歸因訓練
人的全麵發展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人類學理論的核心內容。隨著人的主體意識在人的社會化進程中愈來愈受到重視,人們對於人的全麵發展賦予了更為現實的意義,概括起來分為三層意義:(1)強調個體發展的全麵性。(2)強調個體發展的自由性。(3)強調人的各種潛能本質獲最充分的發掘,成為自身的主人。
一、科學的德育評價體係
科學的德育評價體係以德育大綱和德育目標為主要依據,運用一切科學可行的方法和技術,係統地收集有關資料和信息,對學生的思想品德諸因素做出事實分析和價值判斷,促進學生發展,為德育決策提供依據。因此,科學的德育評價對學生個體的全麵發展,對學校德育管理的科學化具有重要作用。
建立德育評價體係是提高學校德育工作實效性、主動性和針對性的關鍵。主體性德育評價是一種以著眼整體,重視發展;強調實踐,承認差異為原則的評價方法。評價的思想方法是:學生既是評價的主體又是評價的客體,是一種主客體相統一的評價,學生的主體性貫穿評價全過程。
二、中等職業教育的特殊性
中等職業教育是實現人的全麵發展的一種具體的形式。這是因為中等職業教育符合馬克思提出的通過教育同生產勞動相結合實現人的發展的原則。在職校建立科學的德育評價體係,在全麵測評學生的基礎上,突出測評學生個性,給學生提供反饋信息,使學生正確認識自我,自覺規範行為方式,促進學生各方麵智能的全麵發展及個性才能的充分展示,以達到全麵發展的培養目標。
筆者根據教育學原理和學生心理發展特征,對諸測評方法進行兼容與綜合,在實踐中探索有利於學生發展的評價體係,努力對評價標準方麵的科學性和評價方法方麵的可行性有所突破。該體係由學生自我評價和教師綜合測評構成。
三、中職學生德育體係實踐
1.學生填寫成長手冊,實現自我評價。
(1)操作過程
教師與學生共同製定日常行為規範條例,把條例設計到表格中,並裝訂成冊,學生人手一份,該冊即成長手冊。學生按照日常行為規範表記錄當天生活與學習情況,並在表格下麵附上一篇反思型小結。教師每天閱覽學生成長手冊,了解學生,同時讓學生檢查監督自己的行為,學會自我管理。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給予相應鼓勵與教育。每周周末根據當周學生反映情況進行有目的的思想教育,肯定學生優點與亮點,修正學生的缺點與不良行為。
(2)理論依據
70年代早期以強化和獎懲為重點的古典行為主義,已經讓位於自我管理為核心的認知行為主義。行為主義是一種矯正行為的科學方法,這種方法建立在三大假設上:(1)行為受此行為後果的製約;(2)行為矯正計劃必須集中於具體的、可見的行為;(3)搜集資料對徹底的、係統的矯正行為十分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