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互動多元化,有效促進幼兒成長
幼教天地
作者:季莉春
摘 要: 幼兒園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和課程內容的重要來源。兒童是在與環境的互動中獲得各方麵能力和發展的。兒童心理學及腦科學有關研究表明,幼兒是主動的學習者,他們能夠在與環境的互動中學習,這使我們更堅信並重視發揮環境的教育價值。
關鍵詞: 環境 幼兒教育 教育效果
幼兒生活的世界是一個直觀、創造、可體驗的世界,幼兒是在與環境的互動中獲得發展的。環境能激發幼兒探索思考,引導幼兒體驗參與活動,改變幼兒的認識與理解。因此,我們要充分挖掘周圍環境的資源,將其作為課程內容的重要來源,為幼兒健康成長服務。在《綱要》和《指南》的學習及實施過程中,我們越來越深刻地領悟到環境在幼兒教育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一、環境與課程互動的教育價值
《綱要》明確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發展。由環境生成課程,因課程創設環境,兩者相輔相成、共生共長。如主題“熱鬧的馬路”、“人們怎樣工作”都生成於自然環境、活動環境;在“熱鬧的馬路”主題活動中,幼兒收集的資料、圖片等為環境充實了豐富多彩的內容:(1)汽車的進化過程;(2)汽車的種類;(3)各種交通標誌等。幼兒從圖文並茂的信息資料中了解到各種汽車的特點和功能,學會怎樣看標誌等。當熱點討論到未來汽車的時候,孩子們展開了豐富的想象,設計消毒過濾車、鑽山車、避暑車……真是應有盡有,若幹年以後這些想象說不定真的能變為現實。
環境記錄著課程,課程內容融入環境。首先,這是幼兒學習的需要。課程的實施過程是幼兒學習的過程,課程內容就是幼兒學習的內容。當課程內容融入環境,能激發幼兒對活動的熱情投入,並且使幼兒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更深刻,特別當幼兒親自參與後。此外,完整的記錄有助於幼兒整理所學內容,使知識經驗更係統化。其次,是教師反思的需要。環境記錄著課程,也記錄教師對課程的理解、教育行為,使教師對課程的分析、反思及教師之間的交流討論有了切實依據。
二,環境與幼兒互動的教育價值
幼兒是環境的主人、活動的主人,在環境中活動,在活動中發展。幼兒隻有在與開放、發展的環境、課程的互動中,才能獲得體驗和發展。一方麵,環境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對幼兒產生影響,激發幼兒的好奇與思考,引導幼兒的行為與活動,改變幼兒的認識與理解。另一方麵,環境被幼兒改變,幼兒通過操作材料,自發地探究改變環境的內容及呈現方式。
(一)讓幼兒成為環境創設的主人
要讓幼兒成為環境創設的主人,教師首先要更新觀念,把自主權還給孩子。在環境創設中,教師的角色從原先的直接動手、動腦者變為觀察者、傾聽者、支持者。引導幼兒發表見解,提出主題,參與實踐,運用多種技能手段表現經驗和自己的想法,在環境創設過程中學會思考、合作,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自我表現能力,使幼兒從環境的觀察者變為環境的創設者。對於小、中班的幼兒來說,考慮到孩子年齡小、現有經驗和能力相對弱等情況,教師要先規劃好環境,提供主要背景,然後引導幼兒隨主題活動的進展逐步準備各種材料,並嚐試布置。例如:小班主題活動《我喜歡》,主要講一些孩子們喜歡吃的水果與糖果,教師先製作兩個主要背景圖“一隻大大的棒棒糖”與“水果屋”貼於牆上,然後隨主題活動的開展采用撕紙、團紙、塗色等方式製作各種糖果和水果,逐步布置在主題牆上。孩子們親手參與主題環境創設,雖然做得不那麼好看,可孩子們很高興,逢人便說:“這是我做的。”這樣的環境對他們而言有巨大的吸引力、自豪感,讓他們體驗到成功帶來的快樂,從而大大激發幼兒參與的積極性,真正實現孩子與環境之間的良性互動。對於大班幼兒來說,他們相對已有了一定的經驗和能力,可讓他們自己商量、計劃主題牆飾的名稱、位置、內容及布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