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問點睛學科學,深入科藝閱繪本
幼教天地
作者:劉靜
摘 要: 科藝繪本闡釋了“科學也美麗”的事實,要以問點睛,運用有效的提問策略,從而發揮科藝繪本的科學與藝術的價值,讓孩子們開心讀繪本,快樂學科學。
關鍵詞: 科藝繪本 有效提問 繪本閱讀
“繪本閱讀”作為一種新的課程模式正逐漸走進幼兒園、走近孩子,也為我們所慢慢熟悉。其中有一些繪本富含科學奧秘,通過精美的圖畫闡釋生活中的科學小知識,把它們稱為“科藝繪本”。科藝繪本很好地闡釋“科學也美麗”的道理,是幼兒園中深受幼兒喜歡的繪本,對促進每個幼兒的審美能力、科學素養、創造能力等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常言道:“畫龍點睛。”課堂提問是組織集體活動的重要手段,有效提問能夠發展幼兒的思維,那麼在科藝繪本中,我們應該以問點睛,運用有效的提問策略,從而發揮科藝繪本的最大價值,促進幼兒發展。
陶行知先生說:“創造始於問題。”設計精當,運用恰當的課堂提問,在科藝繪本活動中可以激發幼兒閱讀科藝繪本的興趣,幫助幼兒理解繪本中的科學奧秘。那麼如何才能“以問點睛,深入繪本”呢?
一、提問適宜,啟發思維
亞裏士多德說:“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問題是思維的向導,隻有把問題設計得巧妙,幼兒才會深入繪本,積極思考。課堂中教師的提問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封閉式的,如“對不對?”“好不好?”答案是單一的,不需要深度思維就能回答;一種是開放式的,沒有既定答案,如“你有什麼好辦法?”“你發現了什麼?”“你會怎麼辦?”等等。很多老師偏頗地認為封閉式提問是錯的,過於提倡開放式提問,認為隻要答案豐富多彩,就問對。在進行科藝繪本教學過程中,應根據繪本內容和教學目標的不同,綜合運用多樣化提問方式。“白貓黑貓,能抓老鼠的就是好貓”,隻要啟發幼兒思維的提問就是適宜的提問,而不應單一執著於哪種形式的提問。
適宜的提問應該有多種方式,而且要注意方法,注意運用得當,以提高科藝繪本閱讀的有效性,從而發展幼兒的思維。
“有效”指的是促進幼兒思考,激發幼兒的求知欲望,及時反饋,從而幫助幼兒理解繪本中蘊含的科學寓意。那麼,老師在針對科藝繪本進行設計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整體把握繪本,精心設計提問點。科藝繪本中涉及的科學點,從哪個角度切入,如何提問,是設計提問的重要方法。適宜的提問一方麵要突出科藝繪本學習的重點內容,另一方麵是“幼兒的興趣點”、“幼兒的知識水平”、“繪本的科學點”、“思維的發散點”,隻有在這些點上設計問題,才能抓住繪本的科學靈魂,激發幼兒的興趣,才有可能使提問有效。在繪本《魯班造鋸》中,繪本的科學點是仿生,幼兒的興趣點是葉子的尖銳邊緣,因此我們設計以葉子導入,直接提問:“這片葉子的邊緣有什麼特別?讓你想到什麼東西?”幼兒的知識水平是對生活中常見物體有一定認識,但是對於仿生不太了解,因此設計的提問是:“老師準備一些物體,它們和鋸子一樣,是模仿其他物體發明出來的,請你仔細觀察左邊這些物品,你覺得它是模仿右邊什麼發明的,並說說為什麼?”思維的發散點是:“看看老師準備的東西,你覺得它們是模仿生活中什麼東西發明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