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 this is what we do.
自從借助歌手埃米納姆主演的廣告打動人心之後,克萊斯勒公司在此後數年的超級碗賽事廣告中延續了此類風格,陸續於2012年推出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2013年推出保羅·哈維(Paul Harvey)、2014年推出鮑勃·迪倫(Bob Dylan)係列篇。
歐洲
歐洲的廣告雖然有很多共性,但是它們也有明顯的不同。
英國
英國是歐洲廣告的中心和心髒,尤其是倫敦,作為歐洲的金融中心,很多企業的歐洲總部,也是僅次於美國紐約的全球廣告最發達、最集中,同時又是最具規模的地方。英國人一直被譽為歐洲人中最具紳士風範。因此,他們的廣告中充滿了自負和智慧,這和英式幽默一樣,非常有深度。他們因為這種自負,處處希望體現他們的高貴與不同,在他們的商業廣告中可以看出他們對於消費者的耐心、尊重,以及極度的創新。英國商業廣告中很少有美國式的說教,因為他們認為每一個消費者都是聰明的,他們會做出判斷,同時你需要尊重他們的選擇,如果你直白地講述出你的觀點是粗魯不禮貌的。我和很多英國人打過交道,發現他們的禮貌是從小從骨子裏培養出來的,無論我去英國,還是他們來到中國,他們對於對方的文化和習俗是所有國家中最尊重的,而這一點,美國人則不同,他們常常會用自己的價值觀來影響你。我覺得本質的原因是因為英國的曆史讓它今天成為一個貴族,成為一個富有的人很容易,但成為一個貴族要幾代人的努力和培養。曾經的大不列顛帝國在它最輝煌的時候,全世界隻有22個國家它沒有侵占過。讓它的國旗在地球的任何一個角落都能永不落下,在物質已經極度豐富的時候,英國人早已經開始注重人文上的追求,對於商業廣告他們已經有自己的明確看法和風格。
經典英式廣告風格點評
吉百利
Cadbury “Gorilla”
Fallon London
2007
2007年由倫敦Fallon創作的一個商業廣告紅遍英倫。當時有一首《今晚夜空中》(In The Air Tonight)的流行音樂,它極具感染力的曲調讓英國歌手菲爾·柯林斯(Phil Collins)紅遍大江南北。而在這個商業廣告中,我們眼前的“主角”——一隻大猩猩也陶醉其中。它屏氣凝神,若有所思,似乎在蓄積情緒,等待著爆發的那一刻,隨著音樂的高潮不斷響起,它也突然開始即興演奏,其動作和表情表露出商品帶來的喜悅情感。吉百利這則電視廣告一經推出,一躍成為YouTube等視頻網站上最受歡迎的視頻節目。“大猩猩”作為本廣告是唯一的主角,是由一個演員裝扮,他穿上手工製作的猩猩毛皮服裝,隨著音樂節奏,一麵打鼓,一麵還不由自主地搖晃著身體,用猩猩擺酷打鼓,英式的幽默在這個廣告中顯露無遺。
沃達豐
Vodafone “Kiss”
Grey London
2013
同樣打情感牌,英倫風格與美式風格就不同了。本片是全球最大的移動通信運營商之一——英國的沃達豐,在2013年倫敦Grey為推廣其Vodafone Red用戶計劃推出的電視廣告。廣告片中,一對青梅竹馬的戀人從少年時的青澀吻到青年時的熱辣,再到成年時的寬慰,最後轉為暮年時的溫情。場景在變,但他們的吻一直未變……
該片的剪輯師將每個人生階段的吻都銜接得非常自然、連貫,配上意大利音樂家魯多維科·艾奧迪(Ludovico Einaudi)的《走》,極具藝術感染力。讓人們仿佛看到了時間在流逝,而戀人的一生也似乎濃縮在這個綿長的吻中。如果說美式的情感廣告能讓人激情澎湃,那麼英式的情感廣告則讓你心如止水,自然流露,他們之間的愛的程度,由你自己來判斷。
本田
Honda “The Cog”
Wieden+Kennedy London
2003
日本品牌對細節的追求加上英式的創意成就了這樣一個廣告片。
這是2003年由倫敦Wieden+Kennedy為本田汽車的Accord創作的。把一部整車分拆成各個零件,以多米諾骨牌的方式將所有零件精確無誤順利推至這部車麵前,暗喻此車製造時對於細心的專注。整個廣告一鏡到底。在未使用任何電腦繪圖輔助的情況下,這個本田Cog廣告一共拍了606次,在歐洲一個工作室耗時四天四夜。本田東京總部的大頭目們第一次看到Cog這段廣告的反應是:“很好啊!很聰明,現代的電腦技術真是不錯。”當知道這全是真的,他們驚呆了。世界上共有六台量產前的New Accord,這部廣告用了兩台,其中一台拆成了零件——廣告用的完全是真的車裏的零件。工作人員已經拍得快發瘋了,最後有些人因為連續工作幾天必須被“請”到旁邊休息。其他人也打起賭來猜哪一段會出錯(自動感應水的雨刷獲最多票)。在第606次成功拍攝完工後,先是鴉雀無聲,隨即爆發出了熱烈的歡呼和掌聲,以及四濺的香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