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華為負責競爭最激烈的手機產品線的副總裁,負責高端係列手機產品戰略、研究與開發和集成。1998年他作為工程師加入華為。在2009年至2012年期間,為華為在全球範圍推出高端手機Ascend P1、Ascend D1係列。
華為研發大手筆投入:華為一直是一個在研發上非常舍得投入的公司。我們每年都把銷售額的10%以上的收入用於研發的投入。可能會在非常長的時間以後才能獲得收益,然後拓展更多的業務領域,包括互聯網,甚至房地產。即便某些行業投入產出非常高,我們還是把所有的資金都投到了通信。雖然現在市麵上已經可以買到非常好的性價比很高的芯片,但是我們還是堅持海思(華為子公司)在終端芯片上的高強(度)的投入。雖然知道在過去的幾年這個投入產出可能是負的,但我們還是要堅持投(入),要屢敗屢戰,最終達到成功。
令人咋舌的中國速度
1.小米
總部在北京的小米公司成立於2010年4月,是一家專注智能產品自主研發的移動互聯網公司。“為發燒而生”是小米的產品理念。小米公司首創了用互聯網模式開發手機操作係統、發燒友參與開發改進的模式。從14個人開始,在四年的時間內發展到6000人,營業額突破百億美元。小米的明星產品是一款售價不足2000元的小米手機。
通過以下一串數據來感受小米的發展速度:
2010年4月成立,合夥人14人,同年8月,Miui米柚上線並以10億美元的估值融資,年團隊發展到300人。2011年8月16日,小米手機1發布,34小時預售賣了30萬台。
2012年8月16日,小米手機2發布,年底銷售突破126.5億元,719萬台,公司估值達到40億美元,員工規模從300人一躍升至2000人。
2013年9月,小米手機3發布,公司估值增長到百億美金,成為中國第四大互聯網公司,也是成長速度最快的公司。累計銷售手機1870萬台,而小米電視、盒子躥紅網絡,年銷售額316億,團隊4000人。
截至2014年7月,僅上半年的手機銷售達到2611萬台,銷售額達到330億,全年手機銷售預計突破6000萬台,銷售額衝破百億美元,員工規模突破6000人。
2014年6月中旬,小米旗下紅米Note在台灣電商平台PCHome進行銷售,售價4999新台幣,約合人民幣1035元,當地媒體VR-Zone報道1萬台在1秒售罄。7月,小米公布在印尼推出售價128美元的紅米手機,引發搶購狂潮。小米公司在其他新興市場利用同樣的方法獲得了類似的成功。小米公司全球副總裁巴拉Hugo Barra 在Twitter賬號上寫道,公司首次在印度限時搶購時,僅用了4.2秒就賣出了4萬部紅米1S手機。印度市場隻是個開端,小米將繼續開拓東南亞、南美及歐洲市場。而來自穀歌的雨果·巴拉將主要負責推動新產品走向國際。
小米/劉德采訪
劉德:小米的八位聯合創始人之一,負責工業設計和供應鏈管理團隊的副總裁,獲美國藝術設計中心學院(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工業設計碩士學位,並在2001年至2003年期間擔任過北京科技大學工業設計係係主任。在2010年,與另五人共同創建小米公司。
“移動互聯網時代是又一次享受人口紅利的領域。你會看到在未來的中國也好,印度也好南美也好,這些人口大國,會更容易地取得在互聯網領域的爆炸性的發展,中國的市場需求到了,所以能看到各個公司都重視設計,都比原來活得更好,政府的政策也開始傾斜這個領域。所有這一切都是源於市場需求和競爭到了今天這一步了。中國早期主要是製造業先行,所有的設計都是從西方來,中國主要負責製造,所以製造業追趕得非常快。那現在慢慢地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型。所以再下一步(中國)往上追的是,企業的創造力和設計能力要先做出產品,活下來,再壯大起來,然後再慢慢做精品,慢慢做有自己風格、有自己設計、有自己特點的產品。
小米的優勢:在小米向海外推廣的過程中就是依賴這三個優勢推進:(1)我們通過互聯網渠道真切了解到第一線用戶的需求;(2)我們也是通過互聯網渠道動員第一線用戶參與到小米產品的設計;(3)我們可以向大家提供精致的產品與很高的性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