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企業財務風險與防範(1 / 2)

淺析企業財務風險與防範

管理研究

作者:張濤

摘要:企業的生產經營在獲取經濟利益的同時,還需承擔一定的財務風險。由於外部環境的不斷變化,促使企業對財務風險的防範更加困難,因此,企業需更加注重對財務風險的防範。文章對造成財務風險的因素及其財務風險的防範措施進行分析,以此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企業財務;財務風險;風險防範

中圖分類號:F5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3)33-0161-02

1 影響企業財務風險的因素

1.1 外部環境因素

企業財務風險的形成,與世界和國家的法律、社會、政治、自然和經濟以及科技、法律等外部因素相關,並且外部因素所造成的企業財務風險,通常較難控製,並且在受到影響之前,也不能夠進行較好的預測。如果發生金融危機,部分企業會直接麵臨破產的風險,而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應用以及貨幣政策作用的發揮,對企業的發展均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如果企業的管理意識不夠或是物力、財力和人力的支撐欠缺,在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時,通常會措手不及,造成財務風險。

1.2 企業自身財務風險管理意識不強

企業內部財務風險的管理,包括決策層、領導層的管理以及財務管理人員的管理。如果企業管理者忽視財務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僅重視企業當前的效益和利潤,忽略對財務風險的控製和防範,將會導致財務風險的發生。目前企業的財務人員大多缺乏對財務風險的控製和防範,缺乏關注,甚至有的財務管理人員認為僅需管理好企業的現金和資產,便可以有效地規避財務風險,對於財務風險並沒有客觀、全麵和具體的認識。尤其在中小企業中的財務管理人員,絕大多數並沒有認識到財務管理的重要性,缺乏對資本結構的優化配置以及對財務風險的判斷、預測、控製和分析的意識不強。

1.3 財務決策欠缺科學的指導

大多的企業在財務管理和經營決策方麵均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統一科學的理論指導,甚至部分企業僅根據自身的主管判斷以及根據經驗做出決策,若是較為特別和重大的決策,因為缺乏科學的指導,直接會導致其活動,因為缺乏可行性或是因經濟準備不足而無疾而終,促使企業的財務風險加大。另外,因為沒有及時仔細地分析資本結構,也會增加企業的財務風險。企業的負債資金和資產比例一直處於變化當中,若是企業對資產負債比例的敏感度不高,未對資產結構實施優化措施,便會導致其結構不能適應企業的發展要求,會因為資產負債比例的不合理,造成過多的負債,對流動資金造成影響,引發財務風險。

1.4 企業缺乏係統的內部控製係統

在我國目前的大多企業中,缺乏較好的內部控製環境,導致企業缺乏係統的內部控製製度,進而致使內控執行乏力。這類現象的存在,直接會使資金的分配、使用和管理受到限製,如果企業不能夠保證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和企業財產的安全,便會存在風險防範漏洞,加大財產損失的可能性。另外,風險預警體係的不健全,也會加大財務風險的範圍和難度,不利於企業財務管理的工作的健康

發展。

2 企業財務風險的防範措施

2.1 轉移財務風險

企業財務風險的防範,如果不能夠完全避開,則需要盡可能地將其轉移。在風險轉移中,主要應用兩種方法:其一為轉移控製性風險。主要是將可能會遭受損失的財務及其相關的活動轉移出去,也就是通過所有權的轉移,而實現風險控製轉移,在如今屬於風險轉移風險的主要形式,應用流動和轉移風險,進行生產質量的改善,以此實現良性循環的目標;其二為保險轉移。所謂的保險轉移,是將企業麵臨的財務損失轉移給保險人承擔,通過經濟個人或單位,在繳納保險的前提下,把企業可能遭受的財務風險成本,轉為保險公司需承擔的風險,保險公司承擔部分或全部的財務風險,因為保險轉移的實現需將保險費作為條件,所以在風險轉移之前,就已存在風險處理成本,企業若是實施保險轉移,首先需明確比較保險轉移的成本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