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市場調研與開發管理(3)(1 / 3)

1.對公司經營的評價。

2.測評公司的公關工作的效果。

3.對公司商品銷售地域的輿論進行調查。

4.測評公司與交易夥伴的公關效果。

第十七條市場動態分析

對市場動態分析的內容是:

1.一年以上的長期分析(預測)。

2.一年以下的短期分析(預測)。

3.其他必要的財政、金融和貿易市場趨勢分析(預測)。

第十八條價格調查

在新產品定價時,事先應進行價格方麵的調查:

1.一般物價的漲落趨勢。

2.與代用商品的價格關係。

3.競爭商品的價格調整趨勢。

第十九條批發市場調查

對批發市場的調查範圍如下:

1.進貨(供貨)關係。

(1)年供貨量、供貨額增長率。

(2)供貨企業、供貨地區的供貨量比例。

(3)各供貨企業、供貨地區的供貨額比例。

2.支付方式,包括預付、現付和其他支付方式的比例;現金支付的比例。

(1)批發商的進貨期、進貨間隔期、間隔期的長短。

(2)批發商與供貨企業的關係,有無特殊關係,關係如何。

3.銷貨(批發)關係。

(1)各購貨商業機構購貨額比例。

(2)各購貨商業機構、購貨地區的貨量比例。

(3)年購貨量、購貨額增長率。

(4)貨款回收方式,貨款回收周期長短。

(5)利潤率變動情況。

(6)購貨方式以及各種購貨方式(如上門訂貨、通信訂貨和現貨交易等等)的比例。

(7)呆賬比率增長率。

(8)退貨比率增長率。

(9)與購貨商業機構的關係,有無特殊關係;關係如何。

4.經營狀況。

(1)廣告宣傳的方法。

(2)廣告宣傳費占銷售收入的比率,以及比率的增減情況。

(3)商品周轉率或商品周轉速度。

(4)營業開支情況。

(5)月平均庫存情況,包括庫存增減趨勢,各商品庫存增減趨勢。

第二十條一般消費者調查

一般消費者調查的內容包括:

1.消費者的實際情況,包括職業、年齡構成、收入等。

2.消費者的態度、價值觀、意識以及輿論傾向。

3.購買動機和購買方式。

4.對廣告宣傳的態度,包括對各種廣告宣傳媒介,如電視、廣播、報紙雜誌的態度。

第二十一條通過零售商調查

通過零售商可以了解下列消費情況:

1.在該地區、該商店的銷售量。

2.對本公司商品的質量、價格有何評價與希望。

3.有關該地區消費者需求傾向,以及廣告宣傳的問題和消費問題。

第二十二條零售店調查

對零售店需就下列問題進行調查:

1.與批發商的關係,包括從哪家批發商購進商品,與批發商的地理聯係如何,對方是否負責運送。

2.零售店所處的地域是住宅用地還是商業用地或者是工業用地。

3.與生產廠家的直接聯係如何,生產廠家提供何種便利,成立何種機構從事這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