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免費試用。這是指邀請潛在購買者免費嚐試產品,希望他們做出購買決定。例如,化妝品商就經常贈送小包裝化妝品給女士免費試用;汽車銷售商會鼓勵免費試車,以激發購買興趣。
第八,產品保證。產品保證也是一種重要的促銷工具,特別是當消費者重視產品質量時,公司可以提供比競爭對手更長的質量保證期。在決定做出保證前,企業應評估產品的質量,可能產生的維修、更換成本,以及相應的銷售價值。
第九,POP廣告,現場演示。POP廣告和現場演示指在銷售現場幫助零售商布置現場創造購買氣氛,刺激消費者實現購買。
(二)針對中間商工具
第一,購買折扣。購買折扣指在一定時期內,經銷商從每次購買中得到的對於報價的直接折扣。這種折扣可鼓勵中間商購買一定數量的產品或經營那些他們平常不願進貨的新產品。
第二,津貼。津貼指因為零售商在某些地方為企業產品做出了奉獻,企業給予他們某種形式的利益以示鼓勵和酬謝,如廣告津貼是對經銷商為產品代做廣告的酬謝,陳列津貼是為了酬謝經銷商舉辦特別展示的活動。
第三,免費商品。在中間商購買某種產品達到一定的數量時,企業為其提供一定數量的免費產品。企業還可以免費贈送附有企業名稱的特別廣告商品,如日曆、記事本、文具、撲克等。
(三)其他銷售促進工具
第一,商業展覽和會議。全國性商業組織、地區商業機構和行業協會每年都要組織展覽和會議,向一定範圍的企業出租場地,以在展覽會上展示他們的產品。參加者可利用這種機會用宣傳材料、視聽廣告影響消費者,以尋找新的銷售機會,維持並向消費者銷售更多的產品。據調查,大約85%商業展覽會的參加者會對一種以上的商品展示做出最終購買決定;每位參加者的平均接觸成本(包括展覽開支、路費、生活費及薪金開支和會前促銷成本等)比用電話銷售的成本還低很多。
第二,銷售競賽。銷售競賽對象包括推銷人員和中間商,目的通過對成功者進行獎勵,以提高一定時期內的銷售額。大多數的企業每年都舉辦一次或多次的銷售競賽。銷售競賽能夠鼓舞士氣並引起對企業良好業績的關注,表現優異者可以得到旅行、獎金或禮物等獎勵。一些企業往往會製定業績表彰點,達到者即可獲得各種獎勵。
第三,特殊廣告品。特殊廣告品指推銷人員免費送給潛在顧客或消費者的價格低廉而又有用的禮品,這些禮品上印有公司名和廣告信息。較常見的禮品有圓珠筆、日曆、打火機等。因這些物品經常使用,能使公司名稱經常出現在潛在顧客麵前且能令人產生好感。一項調查表明,80%的美國廠商都給他們的銷售隊伍配備特殊廣告品。
十七、銷售促進計劃製定工作實施標準
銷售促進的策劃,不僅僅是確定促銷目標和選擇促銷工具,還要就促銷活動的實施製定具體的行動方案。在銷售促進方案策劃之前,企業首先要對以下內容進行決策。
(一)銷售促進的範圍
首先是產品範圍。通常製造商或中間商都生產或經營多種品牌或一個品牌的多種產品,因此,銷售促進策劃首先要求,確定出促銷產品的範圍。確定促銷活動是針對整個產品係列,還是僅對某一項產品促銷;是針對目前市場上正在銷售的產品進行促銷,還是針對特別設計包裝的產品促銷。
其次是市場範圍。一次銷售促進活動涉及的市場範圍多大,也是必須要慎重考慮的問題。例如,是在所有的銷售地區同時展開促銷活動,還是隻就某一特定的市場區域(如華北地區農村市場)展開促銷活動,應認真考慮、科學決策。決策時主要應考慮以下三個因素,即企業財務的支付能力、企業推銷隊伍的力量和不同地區的市場狀況。
(二)誘因的大小
誘因指在銷售促進活動期間內,商品的價格相對平時價格的折扣率。不論是直接降價,還是間接增值(如附加贈送),銷售促進活動中都能給消費者提供一定的價格折扣率。正是這些折扣率,構成了刺激消費者購買的誘惑,所以,稱之為誘因。
一般來講,促銷效果隨著誘因的大小而增減,誘因增大時,消費者反應也隨之增強,但促銷效果和誘因大小的函數關係並不呈直線形。事實上,促銷效果函數一般呈S形。當誘因很小時,消費者反應也很小,促銷效果幾乎為零。隻有達到一定的最小因量,才足以使消費者開始注意這項促銷活動。在誘因超過一定點時,促銷反應又呈遞減趨勢。
策劃者可通過監測銷售量和促銷成本費用的比率關係,來確定最佳誘因量。當然,這必須依賴於對多次促銷活動經驗的積累,並非一兩次促銷便可以具備此種能力。
(三)參與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