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詭屍(1 / 2)

我們到達目的地的時間比預想的要早,太陽還掛在西頭,那個中年人居指指前頭很普通的山坳說:“按他們進山的路線,應該是這裏沒錯了”。

我眯著眼瞧上去,眼前的這個山頭不高,但前後跨度著實不小,俗話說,石看紋理山看脈,要說這裏有什麼古墓,倒還真看不出和那些老林子有什麼不同,我剖著肚子裏那點墨汁——要是秦漢時期的墓,上行下效,即夯土築墓,也就是類似於始皇帝墓的覆鬥方上式的,但那種覆鬥式封土堆的形狀太過明顯,是個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在這裏就可以基本排除,再說到唐朝時的墓葬,最有可能的就是因山為陵,工程浩大,氣勢磅礴,在那時候顯然不太現實,這荒山老林的,那人力物力可不是一般的簡單。

從南宋到明末清初這段時期,中國各地戰亂不斷,再加上古代史上幾次大的自然災害都在這一時期,以致中國國力衰弱,很多王公貴族的陵墓遠不如以前的奢華了,可如果這山底下真是個墓,可想而知這個陵墓的規格有多高了。

話說回來,這個葛油溜子費了半天功夫,不可能沒弄清楚這墓的年份,就火急火燎的夾了喇叭,萬一撲了空,光手底下的人就交代不過去,再說我就不信幹這行的沒有個風險評估,不說虛實塚,就這明器的年代那是真真切切關係這次下鬥的價值,他抵死了也得擱心裏頭好好掂量,說到底這老小子對我還是有所隱瞞,不過老話講同行是冤家,行裏行外跑親家,不是一個道上的共同語言太少,倒還不能真怪他。這麼一想,又看了看山勢,覺得能估摸個七七八八,不會有錯!

把心裏的想法跟葛洪三一嘮他就直搖腦袋,說我們南派耗子不搞那些一把一式的偽套路子,洛陽鏟探好穴一定位,把主槨室劃個大致,就一通子刨到底,淨整那些虛的也多不出明器來, 接下來就是那兩個大兵的事情,葛洪三說薑白皮他們要進墓,就必須得挖盜洞,找比挖要簡單的多,那兩兵油子平日大哈大馬的,辦事效率卻很高,一支煙的工夫就發現了線索。

我們現在在半山腰的一個小凸肚子上,剛才沒感覺,爬上來才發現陡的厲害,扶住樹才穩得住步子,那個大剛就往上指指:“上麵有東西''。

我們在山的陰坡,植被淹的找不到人影子,這凸肚子上麵是一處角度很大的陡坡,到處長著油鬆,樹底下都是一大叢那種空心蓮子草,這在當地屬入侵植物,茂盛的不像話。不過還給我們看出了端倪,在一片綠色中,其他顏色的會很顯眼,雖然看不清,但能肯定那不是山上的東西。

葛洪三撥開蓮子草,對那小平頭打了個哨:“草裏頭有藤子,順著爬上去瞧瞧''。

小平頭活動了下身子,拉住藤子靈活的爬進了草叢裏,這個坡太陡,得完全用臂力支撐身子,那小平頭上去的卻很快,我們看他迅速爬到了坡的一半,就突然止住了,過了好半天也沒動一下,葛洪三坐不住了,張了張嘴要開腔,就看到小平頭往下甩了甩手,示意別出聲。

我們一下就反應過來,立馬噤聲,好一會兒才見他慢慢拖著身子滑下來,對我們做了小聲的手勢,然後往上指了指低聲說:“媽的,上麵有人!''

葛洪三臉色不好看了,就問:“你他娘沒看錯,都一個多月了,你別不是花了眼!'' “你爺爺的!'',他罵一聲,“錯不了錯不了!那麼大個腦袋杵那兒盯著下頭,還能有錯?''

洪三皺著眉,摸著後腦勺道:“這事大了,上麵要是僵屍的人,看到我們不可能不出聲……''。那中年人聽了,立馬從後包裏掏出幾把五六式遞給葛洪三他們,又反手一隻短柄彎刀拈在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