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外上市公司業績評估體係
(一)《財富》雜誌的全球500強
美國《財富》雜誌從1955年起,在每年的2月至3月之間,對全美上市公司進行排名,排出全美年銷售總額最大的500家上市公司,即“世界500強”,排名依據的是上一年度的公司年營業額。除營業額之外,還設置一些輔助指標,如利潤總額、利潤增長額、主營業務利潤率、雇員人數、淨資產回報率等,並會進行多項平行的單指標排名,以此列出各項指標最大的前500家上市公司。
從2002年1月起,《財富》中文版開始公布“我國上市公司100強”榜單,采用單指標排名,以企業的年營業額為標準,選出我國最大的100家公司。除此之外的評價指標有淨利潤和市值。可以看出2007年我國年營業額最大的三家企業分別是:中石化、中石油和中國移動。
(二)《商業周刊》的全球1000強
《商業周刊》是美國一家以財經報道為主的綜合性國際出版刊物,十多年來一直致力於上市公司的評價和排名,在全球有著廣泛的影響。評價指標排名既有單指標排名又有綜合評價排名。
單指標排名是對美元計價的上市公司以其市值大小為標準排出全球市值最大的1000家上市公司,而綜合評價排名是對納入標準普爾500指數中的500家上市公司進行綜合評價並加以排名,並將前50名上市公司作為《商業周刊》最佳50家上市公司。
《商業周刊》的綜合評價方法是根據8個指標來對上市公司進行綜合評價的。這8個指標分別是:一年來的總收益、三年來的總收益、一年來的銷售總額增長率、三年來的銷售總額增長率、一年來的利潤增長率、三年來的利潤增長率、淨利潤和淨資產收益率。具體評價過程是分別評審這8個指標,每個指標進行排名,取值最大的20%取A級,其次的20%取B級,依此類推,最後的20%取E級。各上市公司的總得分是其8個指標的評級分之和。
(三)斯騰斯特公司的EVA指標體係
經濟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EVA)發展於20世紀90年代,由美國斯騰斯特(Stern Stewart)谘詢公司創立。其推出的EVA價值評估指標,宗旨在於用EVA方法將投資者、債權人的利益統一考慮,EVA方法認為公司創造的利潤是公司對包括股權資本和債權資本所構成的全部資產進行運營的結果,這兩種資本的占用是有成本的,因此隻有當公司創造的利潤大於二者的成本之和,公司才創造了價值,即引出了經濟增加值的概念。即:
經濟增加值(EVA)
稅後淨營業利潤-資本成本
斯騰斯特公司對19個國家的上市公司進行了市場增加值/經濟增加值(MVA/EVA)的排名,是近年來倍受關注的排行榜。
(四)《福布斯》的全球2000強
《福布斯》的全球2000強(Forbes global 2000)對全球的上市公司進行排名。排名綜合考慮銷量、利潤、資產和市值等。《福布斯》雜誌每年對全球2000強所在的26個行業進行分析(不包括貿易公司),然後針對低資本負債率、長期和短期銷售增長率、利潤增長率、資本回報率以及五年總回報率這6個指標為每一個企業進行打分,獲得一個綜合評定分。
全球高績效企業評定還有以下要求:股票在美國交易或擁有美國存托憑證、股價至少為每股5美元、正資產以及至少擁有10億美元的銷售額。
二、國內上市公司業績評估體係
(一)中證百強
由《中國證券報》主辦的“中證百強”是一年一度的針對我國上市公司進行的業績評比活動。“中證百強”采用的評價方法是綜合評價法。具體而言,該體係先從規模、市值、成長性和股東回報四個方麵選擇評價指標,然後就每個指標對參選公司進行排序,得到四個“中證百強”子榜;對四個指標賦予一定的權重,計算每家公司的綜合得分並按其排名得到“中證百強”主榜。
指標的選擇是人為選定,評價方法為打分法,打分依據參選公司各指標的排名,賦權方法為主觀賦權法。
具體而言,四個評價指標分別是年主營收入、年底A股總市值(A股股價×A股股本)、近三年主營收入和淨利潤增幅、考慮市值增長和分紅的股東回報。其中,近三年主營收入和淨利潤增幅的計算公式是,[(2006年主營收入/2003年主營收入)開三次方+(2006年淨利潤/2003年淨利潤)開三次方]/2;而累計股東回報則是通過公式(2006年年底A股總市值+曆年派現現值)/(A股IPO價格×IPO完成後股份總數+曆次在A股市場的再融資投入)求得。例如,雲南白藥1993年發行上市,其IPO價格為3.38元,發行後總股本為8000萬,其進入資本市場的總投入為2.704億元,此後,公司實施了兩次配股,募集資金總額為143653560元;而截至2006年年底,公司總市值為120.48億元,另外,公司每年都實施了派現,其派現現值(以每年一年期存款利率複利計算)合計為4.53億元。通過上述數據計算得出,公司累計股東回報為30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