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管理既然是我國上市公司的一項戰略管理,就有一個市值管理績效評價的問題。美國三大商業雜誌《財富》、《福布斯》和《商業周刊》以及英國的《金融時報》每年都要給上市公司排座次,其中,《商業周刊》和《金融時報》則都是把市值作為主要依據。《商業周刊》以當年5月最後一個交易日全球各大股票交易市場的股票收市價為基準,計算出發達國家證券市場市值最高的1000家上市公司。《福布斯》500強則是綜合考慮年銷售額、利潤、總資產和市值後通過加權得分排出的。
為了能對我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績效作出科學的評價,就要運用金融學、管理學和統計學原理,根據一定的指標體係,對照一定的標準,按照科學的程序,通過定量分析,對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績效做出係統、客觀和準確的評價。科學的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評價指標體係設計包括完善的評價指標體係與科學的評價方法,其中評價指標體係決定了市值管理評價的實質內容。市值管理評價指標體係的設置,必須既借鑒成熟市場的一般情形,又考慮我國上市公司和新興資本市場的特性。我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近三年來潛心研究,運用金融學、管理學和統計學原理,在借鑒國外價值管理理論與實踐的基礎上,根據以上對市值管理內涵的理解,按照科學的程序,設計出了一套完整的指標體係,通過定量分析對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績效做出係統、客觀和準確的評價,並向社會發布評價的結果。評價結果公布後,在業內產生了巨大的反響。
一、評價指標體係總體設計思想
上市公司的內在價值是上市公司市值的基礎,上市公司的市值是上市公司內在價值的外在表現,代表著股東財富的大小,是市值管理的目標。評價一個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水平,首先要評價這家上市公司的價值創造水平;同時,由於我國證券市場是個新興市場,公司的市值並不能準確地反映公司的內在價值,低估或高估的現象經常存在,評價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還要關注其自身內在價值的實現,即市值表現;同時,也要評價二者之間的關聯性,嚴重低估和高估說明公司市值管理存在不匹配的現象,前者說明公司價值揭示存有不足,後者表明公司價值創造能力有待提升,或者莊家人為拉抬公司股價。所以,我們從價值創造、價值實現以及價值關聯度三個方麵對我國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績效進行全麵的評價。
由於價值創造是基礎,價值實現是市值管理的目標,價值關聯度測量價值實現與價值創造的表現之差異,我們賦予三個指標的權重分別為40%、40%和20%。
二、價值創造的評價
我們從基礎價值(BV)和成長價值(GV)兩方麵來評價一家上市公司的價值創造。企業的資本結構、管理和組織結構、經營和盈利能力等因素,都對價值創造有直接影響。為了避開這些不易量化的因素,我們從價值創造的結果來評價公司的價值創造。基礎價值從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價值創造量、價值創造效率來考核。盈利能力用每股收益(EPS)、營業利潤率(ROM)和淨資產收益率(ROE)來度量,價值創造量用考慮資本成本的經濟附加值(EVA)這個指標來度量,價值創造效率用資本效率即EVA率度量。
EVA值反映了上市公司整體創造價值的多少,但反映不出單位資本價值創造效率,所以我們引用EVA率來反映企業單位資本價值創造的效率。在盈利能力方麵,主營業務收益率反映了企業主營業務的收益情況,淨資產收益率反映了企業自有資本的獲利能力,每股收益從股東角度看每股可分配到的淨利潤。
基礎價值隻能反映一家公司當前的信息,股票投資更看重公司未來的價值創造能力。為此,我們還要選擇成長價值指標。由於對未來價值創造能力的預測是件很困難的事,一般采取用過去的成長性來近似代替未來的成長性。因此,與基礎價值相對應,我們選擇EVA增長率、EVA率增長率、主營業務收益率增長率、淨資產收益率增長率和EPS增長率五個增長率來度量成長價值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