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我國上市公司獨立董事案例分析(1 / 2)

本章在理論部分歸納的研究表明,獨立董事比例的提高有助於防止上市公司虛報信息,對違規操作侵害股東權益將起到較好的監督作用,是維護股東權益的一個重要舉措。我國目前的研究涉及有關獨立董事比例和股東權益保護這方麵的研究較少。自從我國獨立董事製度出台之後,獨立董事在上市公司當中迅速普及,獨立董事在上市公司當中的表現也引起了相當大的爭議。

一、由“花瓶”獨董現象引發的熱議

2001年9月27日,證監會對鄭百文事件做出最終處理決定:“對鄭百文董事長李相乾、副董事長盧一德分別處30萬元和20萬元罰款;包括獨立董事陸家豪在內的10名董事處10萬元罰款。”此決定在業界引起轟動。隨後,陸家豪狀告證監會案更是引起人們極大關注。陸家豪在法庭上公然表示,他在鄭百文擔任獨立董事時是受其董事長李相乾口頭之邀約,並沒有被賦予具體職責和權力。他認為自己本身就是個“花瓶”,而且一直把獨立董事視為一個榮譽職務。

這起案件在我國引起了很大反響,尤其是對我國當時正在推行的獨立董事製度更是產生了深遠影響。獨立董事的職責、權利、義務如何才能更好的發揮?獨立董事的獨立性如何才能更好的體現?這些焦點問題使“花瓶董事”也成為輿論界和學術界描述我國獨立董事缺乏獨立性的熱門詞彙。

根據《上海證券報》2003年8月7日對69家上市公司獨立董事的抽樣調查顯示,有2%的獨立董事直言不諱地認為自己是“花瓶”,另有39%的獨立董事含蓄地指出自己是顧問角色,37%的獨立董事認為自己是董事,21%認為自己是中小股東的代表。有近四成的獨立董事認為自己隻是顧問,充當公司決策的顧問,沒有發揮獨立董事的監督職能。

(一)獨立董事因意見相左被迫辭職

2004年1月,新疆屯河獨立董事杜厚文、魏傑相繼提出辭職。杜厚文稱,近兩年來深感公司在披露信息方麵存在不透明情況;魏傑稱,自己作為公司聘請的獨立董事無法了解和把握公司的真實運行情況。而新疆屯河發布的公告顯示,這兩名獨立董事在辭職之前,都對公司將要進行的四項關聯交易價格提出反對意見。

(二)獨立董事因關聯交易被罷免

2004年3月,伊利獨立董事王斌、郭曉川和俞伯偉發表獨立董事聲明,要求對公司的巨額國債投資聘請獨立的第三方審計機構進行審計;次日,公司監事會以關聯交易為名對俞伯偉的獨董職務提出罷免,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其罷免理由卻是2003年以來,由獨立董事俞伯偉的主要社會關係擔任主要職務的公司,與公司進行了關聯交易,且交易數額較大,俞伯偉的違規行為事實清楚、證據充分,已經不具備繼續擔任獨立董事的資格,俞伯偉被罷免獨立董事職位。

(三)獨立董事成為幕後黑手

西北化工的獨立董事吳昌俠以為自己公司貸款擔保的方式卷走上市公司的資金達到1個億的規模,直接導致西北化工被ST的命運。據了解,西北化工2003年以來連續為甘肅德昌投資有限公司提供了兩筆合計9000萬元的擔保,不久前,負責公司2004年年報審計的注冊會計師認為上述兩筆擔保可能會為公司帶來較大的或有損失,要求公司對此予以披露;而經調查,這家神秘的德昌投資竟然是公司獨立董事吳昌俠實際控製的公司。

二、不甘心僅做“花瓶”的獨立董事

隨著監管層對上市公司監管越來越嚴,獨立董事們也開始不滿足於隻作為“花瓶”董事,他們與上市公司董事會之間的衝突日漸頻繁,獨董事開始紛紛要求“真正獨立”,行使自己的權利。

2004年年初,樂山電力程厚博等三名獨立董事及兩名董事提出“改選董事長,成立三個專門委員會,調整經營班子”的議案,並要求聘請會計師事務所對樂山電力進行審計,引發了滬深兩市首例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要求聘請中介機構介入公司審計調查事件。在其所提議的臨時股東大會未如期召開,審計被擱置的情況下,兩名獨立董事對公司決算報告等議案投了棄權票,致使樂山電力未能按時披露2003年年報。但在6月29日舉行的董事會改選中,兩名獨立董事卻無奈提出了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