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洪祝:政黨不是“私人俱樂部”
動態
日前,中紀委副書記趙洪祝在《學習時報》上發表署名文章《認真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重要講話的深刻內涵》。文章強調,政黨不是“烏合之眾”、不是“私人俱樂部”,必須嚴肅黨的紀律特別是政治紀律。
文章稱,腐敗是社會毒瘤,必須清醒認識到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關係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總書記指出,黨內脫離群眾的現象大量存在,一些問題還相當嚴重,集中表現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上。如果任由“四風”問題蔓延開來,後果不堪設想,那就有可能發生毛澤東同誌所形象比喻的“霸王別姬”了。
文章要求,必須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實現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總書記指出,“清則心境高雅,清則正氣充盈,清則百毒不侵,清則萬眾歸心”。腐敗是一個長期的社會曆史現象,古今中外許多社會都有,不可能完全消滅幹淨,但我們必須堅持不懈與之進行鬥爭,努力把它減少到最小程度。
文章稱,總書記指出,我們黨是靠革命理想和鐵的紀律組織起來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紀律嚴明是黨的光榮傳統和獨特優勢。總書記以蘇共為例,印證嚴明政治紀律的重要性,他強調,“蘇共早年在有20萬黨員時能夠奪取政權,在有200萬黨員時能夠打敗法西斯侵略者,而在有近2000萬黨員時卻丟失了政權、丟失了自己,這是為什麼?我看,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政治紀律被動搖了,誰都可以為所欲為、言所欲言,那還叫什麼政黨呢?那是烏合之眾了”。如果黨的政治紀律成了擺設,就會形成“破窗效應”,使黨的章程、原則、製度、部署喪失嚴肅性和權威性,黨就會淪為各取所需、自行其是的“私人俱樂部”。
文章強調,沒有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必須加強對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的監督。總書記指出,不想接受監督的人,不能自覺接受監督的人,覺得接受黨和人民監督很不舒服的人,不具備當領導幹部的起碼素質。(本報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