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1.難倒小狗史努比
玩法
數學老師長胡子山羊布置了兩道課外作業,小狗史努比做了兩個小
明的一休了。
一休看了一下題目:把最小的一位數、最小的兩小位數、最小的三位數、最小的四位數、最小的五位數加在一起,得數應該是多少?另外,把最大的一位數、最大的兩位數、最大的三位數、最大的四位數、最大的五位數加在一起,得數又是多少?
一休看題目後馬上就說出來了答案。
2.半塊毛布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個波羅奈國。這個國家有一條非常不好的法律。它規定:凡是能活到60歲並做了父親的人,就要被他們的兒子披上一塊毛布,趕到外麵去看守門戶。
當時,波羅奈國有一戶人家,家中有父親和他的兩個兒子,在父親
60歲的那一天,哥哥對弟弟說:“你給父親一塊毛布,讓他到門口看門去。”弟弟看到勞苦了一輩子的父親就要被趕出家門,心裏十分不忍。但
那時法律非常殘酷,誰若是違背就要受到嚴懲,因此他也沒有辦法。弟弟含淚拿出屋裏僅有的一塊毛布,剪下一半遞給父親,說:“這是哥哥叫我給你的,我不願意,但也沒有辦法,哥哥叫你看門去。”
看到父親披上毛布,走出屋子,哥哥一把拉住弟弟的手,說:“那塊布為什麼不全給父親,還留下一半來,做什麼用?”但當弟弟回答以後,哥哥趕快把父親接了回來。
試問,這是什麼道理呢?
玩法
3.籃子裝麵粉
彥一挑著一擔菜到鎮上去賣。由於在路上耽擱了時間,買菜的人很少,眼看要徒勞往返了。正在這時,鎮上麵粉店的老板喚住了他:“彥一,你的菜我全買下
了。”“好啊!我可以便宜些賣給你。”彥一高興地說。“不必便宜。”老板說,“不過,我不給你現錢,用店裏的麵粉跟
你換青菜,你看行嗎?”“那就更好了,我家中正需要麵粉呢。”彥一說,“不知怎麼個換法?”“我可以給你優惠,一擔青菜換一擔麵粉。”店主說,“不過有個條件,必須用你裝青菜的籃子來裝麵粉,而且不許在籃底上墊紙張、樹
玩法
葉之類的東西。”
這是個難題。盡管彥一的籃子編紮得很密,裝稻穀之類或許不會漏掉,但裝麵粉,走這麼遠的路,到家就非全漏光不可。原來,麵粉店老板聽說彥一很聰明,想出個難題來考考他。
可是彥一並沒有被考住,他真的用籃子裝滿了麵粉,一點不漏掉地挑回家了。
試問,他是怎麼裝的呢?
4.猴子的主意
天氣晴朗,兩隻小兔子開開和心心到森林裏去撿蘑菇。森林裏的蘑菇可真不少,他們很快就撿了一大堆蘑菇。但在分蘑菇的時候,開開和心心爭吵了起來,因為他倆都不想少要,要怎樣才能把這堆蘑菇平均分配給他們呢?最後,他們找到了森林中最聰明的老猴子,讓他來處理這個問題。於是,老猴子給他們出了奇特的主意,他們拿著自己的蘑菇,高高興興地回去了。
你知道老猴子給他們出的是什麼主意嗎?
5.一顆紅棗
過去,有個孩子在上海一家食品店做學徒。這一天,他上櫃台做生意,來了一位老太太,她要買紅棗。這個孩子把紅棗稱好後,趁老太太不留神,將一顆紅棗扔進嘴裏,然後用紙包好紅棗,交給了老太太,再收下她的錢。這一切被老板娘看到了,隨即就告訴了老板。老板一點不講情麵,就給了這個孩子幾文盤纏錢,叫他第二天就離店回鄉下去。這個孩子十分委屈,但也沒有辦法。第二天,孩子來到車站,忽然想起:房間裏的油燈還亮著,萬一失火可不得了,於是他急忙返回店裏。
老板不知他回來幹什麼,就問這個小孩。小孩說:“房間裏燈沒有熄,我來熄燈的。”老板一怔,接著問:“你知道我為什麼歇你的生意嗎?”孩子說:“不知道。”老板說:“昨天老太太買紅棗,你為啥要吃一顆?這是違反店規的,所以隻好叫你走了。”小孩聽了這話,就說出了他吃一顆紅棗的原因。那原因一說,老板大出意外說:“好小子!好小子!真是我的心腹!”你知道小孩為什麼要吃掉那一顆紅棗嗎?
玩法
6.計算平方根
有兩條線段,一條長度為a,另外一條長度為1。現在請你畫了一條直線x,使x的長度等於a的平方根。
7.飛機事件
已知:有N架一樣的飛機停靠在同一個機場,每架飛機都隻有一個
玩法
油箱,每箱油可使飛機繞地球飛半圈。注意:空中沒有加油站,飛機之間隻是可以相互加油。如果使某一架飛機平安地繞地球飛一圈,並安全地回到起飛時的機場,至少需要出動幾架飛機?注:路途中間沒有飛機場,每架飛機都必須安全返回起飛時的機場,不許中途降落。
8.分 糖
一堆糖,5個人分,第一個人把它分成5份,多了一個,把那個吃了,自己收起來一份。第二個人又把剩下的分成5份,又多一個,又把它吃了,自己又收起來一份。他們5個人都做了同樣的事,到最後大家把剩下的糖拿來分,分成5份,剛好又多了一個出來。
同學們你知道那堆糖最少有多少顆嗎?
9.唐老鴨買果凍
唐老鴨看到他的老搭檔米老鼠吃果凍吃得津津有味,他的口水都快要流出來了。於是他也咚咚地跑到商店買果凍吃。賣果凍的是小狗史努比,史努比告訴唐老鴨果凍是0.2元錢1個。唐老鴨立刻掏錢買了3個果凍。唐老鴨想回家去吃,於是他拔腿就往家裏猛跑。跑到家裏的時候,
3個果凍都跑丟了。唐老鴨隻得又跑到小狗史努比那裏去買果凍,他又買了3個果凍。非常不幸的是,他在半路上又把3個果凍跑丟了。這下唐老鴨可生氣了,他又氣呼呼地跑到小狗史努比那裏去買果凍,他立刻就
把3個果凍吃了。請問,唐老鴨花了多少錢?買了幾個果凍?
玩法
11.
青蛙飛天
有一隻青蛙位於一條東西向的直線上,每次可以選擇向東跳也可以向西跳。青蛙第一次跳1的平方厘米,第二次跳2的平方厘米……第19次跳19的平方厘米。假如跳完19次後,青蛙必須達到距原位置東方2008厘米處。假設青蛙完成此任務的方案中最後一跳向西的距離為n的平方厘米,請問所有可能中n最小值是多少?
12.
愛迪生換位思維
愛迪生認為,換位思維,就是設身處地將自己擺放在對方的位置,用另一種思路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他的一位朋友對他說:“我給你介紹一位助手吧,那個小夥子還是挺伶俐的。”愛迪生表示感謝。助手來了,愛迪生瞧那年輕人說話幹脆利索,知識也挺紮實,他想:嗯,這個年輕人還差不多。可是,不久,愛迪生就把那位助手解職了。
他的朋友莫名其妙,跑來向他詢問原因,愛迪生歎惜道:“他隻有
知識和習慣,沒有我要的那種……換位思維。”“換位?”朋友的腦中真是疑團一片。於是愛迪生講了這個故事:
玩法
古代有一個國王,他覺得自己老了,就想讓兒子繼承王位,但他有兩個兒子,讓誰來繼承好呢?國王想出了一個簡單的問題,想考考兩個兒子,看哪一個比較聰明,值得托付他繼承自己的王位。
有一天,他把兩個兒子叫到跟前,對他們說:“孩子們,我想給你們兩匹馬,一匹是黃驃馬,這匹馬屬於老大;另一匹是青驄馬,這一匹屬於老二。讓你們騎馬到10裏外的清泉邊飲水,誰的馬走得慢,誰就是優勝者。”
哥哥想,既然慢者為勝,那就騎上馬慢慢地走,或者再睡個覺,洗個澡,還是讓老二先騎馬走吧。他這麼想著,動作慢條斯理地,一點也不著急,他是想用拖時間的辦法來取得冠軍。
弟弟卻不然,當國王吩咐完畢,他就首先上馬,飛奔而去,不一會兒,到了目的地,把馬牽到池裏飲水。
國王很高興,他覺得老二思維敏捷,與眾不同,決定讓他繼承王位,自己方可放心。
“這是怎麼回事?”那位朋友聽了故事後,仍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你是不是明白了呢?
國王的要求是誰的馬走得慢,誰是優勝者。這裏說的是馬先到,而不是人先到。所以弟弟搶先跳上的不是自己的青驄馬,而是哥哥的黃驃馬,哥哥的黃驃馬先到,當然是哥哥輸了,弟弟取得了慢跑的優勝。愛
迪生的“換位思維”實則是變通求異思維。聰明的你是不是也會運用這樣的換位思維了呢?在某市舉行的一次乒乓球邀請賽上,有三名專業選手與三名業餘選
手參加。比賽采用單循環方式進行,就是說每兩名選手都要比賽一場。為公平起見,用以下方法記分。開賽前每位選手各有10分作為底分,每賽—場,勝者加分,負者扣分。每勝專業選手一場的加2分,每勝業餘選手—場的加1分;專業選手每負一場扣2分,業餘選手每負一場扣1分。現問:一位業餘選手至少要勝幾場,才能確保他的得分比專業選手要高?
13.如來佛祖的五指山
玩法
齊天大聖孫悟空大鬧天宮把天上的玉皇大帝嚇破了膽。最後沒辦法,玉皇大帝隻好請來了西天的如來佛祖幫忙對付孫悟空。如來佛祖一掌就把孫悟空壓住了,他的五根手指變成了一座五指山。如來佛祖的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分別重6公斤、4公斤、4公斤、3公斤、2公斤。後來他又在五指山上加了一根手指,這根手指的重量比最輕的手指重0.5公斤。於是如來佛祖就問孫悟空他這6根手指總共多重?
玩法
小朋友,孫大聖不愛數學,你們可別學他喔!請算算吧。
14.
買油
爸爸給兒子一分錢,叫他上鋪子去買一點點油。哪有用一分錢買油的?爸爸是為難兒子,看他聰明不聰明。兒子想了一會兒,高高興興接過錢,提了酒瓶來到油鋪裏,對店主說:“請給打一瓶油吧。”店主給他打了一瓶油。兒子想了一個辦法,既打了一點點油,又沒有花去一分錢。試問,他想了什麼辦法呢?
15.
唐僧掃高塔
唐僧來到一座佛塔拜佛,他看到塔梯很髒,於是他便掃起塔梯來。這座佛塔共有9層塔梯。
塔層越往上,梯級數越少,並且是按一定的數目依次遞減。到了第9層塔梯,梯級數為第1層的1/2。唐僧已經知道9層塔梯共有108級。唐僧忘了數各層的梯級數,他隻好自己算了起來。
親愛的讀者,你算出來了嗎?
16.宋慈是怎樣推斷出來的
南宋嘉熙二年,宋慈到福建劍州任通判。
頭腦風暴
有一天三更時分,城外突然大火衝天,宋慈連忙帶著衙役趕到現場。隻見一幢不與別家相連的茅舍正烈火熊熊,又見數人從火光中抬出一具燒焦的屍體。
“你們可知起火的原因?”宋慈問百姓。“怕是不慎失火。”有人答道。“這焦屍是怎樣一個人?”宋慈又問。“是一個泥匠。半個月前,妻小都餓死了。起火原因,可能是泥匠
自尋短見。”一位老人答道。
宋慈立即叫隨來的仵作(驗屍人員)驗屍。仵作撬開焦屍的嘴巴,宋慈躬身仔細觀察,發現死者的口、鼻、咽喉部位沒有一點灰塵,便問抬屍體的鄉民:“你們抬出前,屍體倒向何處?”
鄉民答道:“屍體就在門邊,頭向裏,腳朝外。”
宋慈這時全明白了,他告訴眾鄉民說:“泥匠不是失火燒死,也不是自尋短見,而是被人謀殺。起火原因,定是凶犯為了焚屍滅跡。”宋慈還向鄉民談了他對這樁人命案的分析推斷。後來,又經過進一步的調查,證實了宋慈的推斷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