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寶貝愛輔食,健康第一步(1 / 1)

寶貝愛輔食,健康第一步

樂活

作者:孟拓

隨著寶貝越長越大,6個月後,母乳已不能完全滿足寶貝的生長需要了。如果不及時添加輔食,寶貝的生長發育就會減慢甚至停滯,還容易引起各種營養缺乏症或感染性疾病。如何正確添加輔食?我們看看專家怎麼說。

4~6個月開始嚐試,

6個月後關注輔食的量

新華醫院兒童與青少年保健科主任醫師盛曉陽告訴筆者,過早地添加輔食,會因為寶貝的消化功能還沒有成熟而出現嘔吐和腹瀉,從而引起消化功能紊亂;而過晚添加輔食,則可能造成寶貝營養不良,甚至出現寶貝拒吃非乳類流質食品的情況。

“寶貝出生後4個月,盡量采用純母乳喂養;4~6個月之後,再開始添加輔食。”盛曉陽強調,4~6個月內添加的輔食也應以嚐試為主,而6個月後的添加過程,則要注重輔食的量。

每次引入的新食物,應為單一食物,少量開始,以便觀察寶貝胃腸道的耐受性和接受能力,及時發現與新引入食物有關的症狀,這樣可以判斷寶貝有無食物過敏。

輔食添加沒那麼刻板

對於網絡上廣為流傳的輔食添加順序,盛曉陽表示不必太過刻意追求,在給寶貝添加輔食期間,隻要掌握由一種到多種,由少到多,由細到粗,由稀到稠循序漸進的原則即可。

一開始,可先給寶貝單獨添加一種與月齡相宜的輔助食品。嚐試了2~3天後,如果寶貝的消化情況良好,排便也正常,就可以再讓他嚐試另一種,千萬不要短時間內一下子添加好幾種食品。

如果寶貝有拒食、不合作的表現,也不一定就是食物過敏,可能是由於小嬰兒的防禦本能而產生的拒食行為,媽媽可以繼續觀察幾天。

特別要強調的是,米粉作為易於消化而又不易引起過敏的食物,是試食的首選食物。而較易引起過敏反應的食物如蛋清、花生、海產品等,可以在1歲以後才嚐試。

不適應,就暫停

嬰兒期是食物過敏的高發階段,輔食過敏的病情輕重不一,症狀多種多樣。皮膚反應是食物過敏最常見的臨床表現,有的則表現為持續性腹瀉、嘔吐、腹痛等。

因此,在寶貝吃了新添加的食品後,媽媽要密切觀察他的消化情況。如果出現腹瀉或大便裏有較多黏液等狀況,要趕快暫停,待恢複正常後再從少量重新開始添加。

盛曉陽說:“一樣一樣給寶貝添加輔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寶貝隻要對某樣食物過敏,在單獨嚐試幾天後就可觀察出來。如果某種食品在吃後的幾天內都沒發生不良反應,表明寶貝對這種食品不過敏;若懷疑他們對這種食品過敏時,不妨過一周再喂一次,要是接連出現2~3次過敏反應,那就可認定寶貝對這種食品過敏。”

媽媽需要注意的是,寶貝在剛剛接觸輔助食物時,大便的形態和顏色可能會發生一些改變,如便色變深、呈暗褐色甚至可見到尚未消化的殘菜,這不一定就是消化不良,隻要大便不稀、沒有黏液,就不會有什麼大問題。遇到這樣的情況,請媽媽注意添加食品的速度不要太快,以便讓寶貝的消化道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食物過敏還與遺傳因素有關,所以有食物過敏史的準媽媽,在懷孕後期就要提防曾使自己過敏的食物:哺乳期間,媽媽更要避免吃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

有過敏家族史的寶貝,不僅要強調前6個月應純母乳喂養,而且應將母乳喂養堅持到10~12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