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投資者,寫日記的目的就是為了代替“老板”的督促。專業投資者和業餘選手的區別,就在於一個人心中有“老板”,而另一個缺乏投資紀律的管束。而把錢交給專業人士,某種意義上,是支付給自律以及投資紀律的溢價。
巴菲特奉行的投資法則:三要三不要
【標簽】 三要 三不要 投機 投資態度 智慧
金錢的遊戲裏,也可以有神話。
2010年以淨資產470億美元位列福布斯榜第三名的,是一個年近80歲的老叟--沃倫·巴菲特。巴菲特在11歲的時候便躍身股海,購買了平生第一張股票。在他69年的投資生涯中,創造了非凡的業績神話,其執掌的伯克希爾公司淨資產在1965年至2006年的42年間累計增長高達361156%,他本人也贏得了“股神”之名。
“股神”巴菲特的投資秘訣一直被廣大擁躉者所津津樂道,其“三要三不要”的投資法則更是廣為流傳。要投資那些始終把股東利益放在首位的企業,要投資資源壟斷型行業,要投資易了解、前景看好的企業;不要貪婪、不要跟風、不要投機。有時候人們更關注前三項的大手筆,憑此去尋找那些能讓自己獲得更大回報的投資品種,卻不經意間忽略了後三項,以至於事後才追悔莫及。這當中的拿捏分寸,考驗著你的智慧。聰明人懂得怎麼去攻,智慧之人還懂得怎麼去躲。躲,不是簡單的退,而是選擇。
巴菲特每年都會給伯克希爾公司的全體股東寫一封信,回顧去年的運作並闡述投資理念。在2010年的公開信中,巴菲特用一行黑體的大字寫道:“我們有所不為。”這一原則曾讓他先後躲過了美國20世紀60年代末的股災和2000年的網絡泡沫。
一個在我們看來是投機大王的股神,居然不投機,可見他的眼光與韜略,我們常常會小看一台“賺錢機器”,其實,掙到大錢與前景,才是硬道理。巴菲特這個愛吃漢堡喝可樂的老頭子投資有道不是靠簡單的運氣,而是智慧,他說,“隻有在退潮的時候,你才知道誰在裸泳”。是的,在你贏得錢的時候,不一定就證明你的正確與偉大,還要看你在低潮時候內心的武裝與驕傲,這個時候你如果仍然可以挺立到挺拔,豪氣到豪邁,那才是真正的英雄。
不要貪婪、不要跟風、不要投機,是一種投資態度,何嚐不是一種人生智慧?希望在下次退潮的時候,我們都能穿戴齊全,微笑相見。
金錢的要義,不是隻有冒險,而不懂得避險。金錢隻是武器,而指揮它的仍然是我們強大的心靈,並且懂得有所不為。金錢遊戲,一樣是一場戰爭,勇者常勝,智者必勝。
貪婪是可悲的!
--投資也是你的一種生活方式
【標簽】 見好就收 過於貪婪 平常心 賺錢
巴菲特告訴我們,要想在金融海嘯來臨、股市低迷時期握有大量現金,以便想買啥股票就能買啥股票,那麼平時就必須注重保持現金實力,懂得見好就收。
過於貪婪不是一件好事,見好就收才是大智慧,人們不能無限索取,要適可而止。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1986年年報致股東的一封信中說,在他寫這份年報的時候,整個華爾街上幾乎嗅不到一絲恐懼,投資者全都沉浸在一片歡樂之中。為什麼呢?因為投資者從股市投資中賺到的錢,比上市公司從經營獲利中賺到的錢還要多。換言之,開工廠還不如去炒股。不過,他覺得當時美國企業的平均投資報酬率為12%,除非出現特殊情況,否則投資者從股市中所能獲得的平均報酬率不會高於這個數據。就這樣,麵對當時的牛市,巴菲特選擇的方法是退出,見好就收,保持實力,以便在下次股市下跌後有機會抄底。否則,如果追漲殺入,“子彈”打光了,到時出現最佳投資機會,隻能眼睜睜錯過了。
做任何事情,不要太貪婪,該收就要收。巴菲特的投資方式告訴我們,當股市中每個人都能輕而易舉賺錢時,那麼就到了要退場的時候了。要是每個人都可以賺錢了,這裏肯定有陷阱的。就這樣,巴菲特選擇退出,結果避免了一場災難,否則他也不會成為今天的巴菲特。
我們應該明白一個道理,股票漲得再好,也隻有落袋為安才是真金白銀,才能兌現利潤,否則隻能是所謂的紙上富翁。投資股票也是如此,要恰到好處,懂得見好就收,不要整天想著賺更多錢。見好就收,才能夠保證投資的安全。
巴菲特有自己的看法,“當人們貪婪時,你要恐懼;當人們恐懼時,你要貪婪”。有些道理,很多人都明白,當股價便宜到白菜價時,要大膽地進入,當擦皮鞋和賣菜的都去買股票時,就要抽身而退。但是真正做起來,卻是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