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中國職業經理人獨有特點——非理性頻繁更換(2)(1 / 3)

2010年,浙江義烏一家生產電動工具的中型民營企業張老板請來職業經理人洪先生任總經理,洪先生上任一段時間之後,經常在工作中發現這種情況:自己的部下經常被叫到董事長辦公室,直接向董事長彙報工作並接受指令。當自己給某一下屬安排一項工作的時候,下屬會突然說,張老板已經安排過了。而且,張老板的安排與總經理的安排完全不一樣。會議上已經就某一項工作作出了正式決議,工作正在推動之中,突然,執行者會報告總經理說,張老板下令工作必須停下來,於是,總經理詢問張老板原因,張老板講出一堆原因,說明這樣做的理由及必要性。張老板經常越過總經理直接給各部門主管下達指令安排工作,而且,事後也很少通知總經理。洪先生感覺到,公司裏存在兩個權力中心,一個是張老板,一個是總經理,兩個權力中心經常性發生碰撞,每次衝突的結果幾乎都是以總經理的妥協收場,自己隻是名義上的總經理,真正的總經理是老板。洪先生看到,張老板年方四十,年富力強、朝氣蓬勃,所有的工作都想參與、所有的事情都想操縱,但是,由於其學曆低、文化底蘊淺薄、無正規企業工作經驗,其所有決策、主張和思想大都讓人們感到荒唐可笑,但是,張老板本人又意識不到這一點,仍然精力旺盛地參與和操縱各項工作。企業裏存在著一種“老板電話遙控現象”,即張老板常常直接打電話給洪總經理的各下屬,讓他們這樣或那樣,而洪總並不知情。同時,洪總常碰到這種事情:當自己正在主持一個會議,一個下屬突然接到張老板電話,於是,下屬起身到會議外接聽電話,當會議就某個問題己經形成明確的決議時,接聽老板電話的下屬突然說,“剛才老板在給我的電話裏說不能這麼辦”。洪總往往必須與自己的下屬一起被叫到老板辦公室,聆聽老板的無差別訓斥,即老板訓斥洪總的口吻與訓斥一般部門主管的口吻完全一樣。在張老板眼中,所謂“總經理”與“總經理”的各位下屬之間並無本質區別,並不需要給予特別的尊重。當“洪總經理”與自己的下屬們聽完張老板的無差別訓斥走出老板辦公室時,“總經理”尊嚴己剝蝕殆盡。由於洪總的無權窘境被身邊下屬看得清楚,因此,天長日久,下屬們便對洪總滋生出一些鄙夷與悍氣,並不把“總經理”放在眼裏。

2007年,我在福州市一家電子企業任總經理時曾遇到這樣一件事:一天中午,我看到公司的公告欄上貼出了一份幹部任命文件,任命我的下屬計劃部經理擔任公司副總經理,由老板本人在任命文件上簽名。而作為總經理的我之前對此事毫不知情,而且,我長期一直以來對這名計劃部經理的個人品德心存芥蒂,於是,我莫名其妙地找到老板,詢問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人事安排。於是,老板對我解釋了一大堆這樣做的原因和理由,而在此之前,老板沒有就此事與我進行任何溝通。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半年後的2008年1月,這名被老板直接任命的“副總經理”卻利用有權簽發《物品出廠放行單》的職務之便盜竊本公司重要生產物資銦錠(價值20多萬元),被福州市公安局逮捕,數月後被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以盜竊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年。

東莞一家生產小型變壓器的中型港資企業,員工1200人。2006年老板聘請資深職業經理北京人陳先生擔任總經理。在公司的正式組織結構圖上,公司研發部歸總經理領導,但是,公司董事會中的一名股東成員曾董事是電子工程師出身,素來對電子研發技術很有興趣,於是,公司設置了“研發總監”職位,由曾董事擔任,全盤負責整個研發部的工作。這時,“職責錯亂”問題出現了——由於“研發總監”曾董事是董事會成員,不可能歸外聘總經理領導,於是,老板決定,“研發總監”直接歸董事長領導。這樣一來,研發部的上下級歸屬就成了一個含糊不清的問題:在公司的正式組織結構圖上,研發部明確歸總經理管理,但在實際運作中,研發部又歸“研發總監”直接領導,而“研發總監”又直接歸董事長領導,不是總經理的下屬。但是,研發部又是公司最重要的技術核心部門,與公司生產、質量、工程、采購、計劃、營銷等部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直接影響和決定著這些部門諸多工作的進展,而這個最重要部門的工作又不歸總經理領導,工作統一領導原則被破壞,使總經理應有的職權在一定程度上被架空。這樣,凡是在涉及到技術研發方麵事務時,總經理不能直接指揮研發部的工作,必須找董事長出麵協調。這就好比政府內閣中的一位部長取得了與他的上司內閣總理平級的行政級別,內閣總理不能指揮這位特殊部長,凡遇到涉及這一部門的具體工作時,內閣總理必須請求總統出麵協調,才能讓這位部長服從統一安排。在M公司正式組織結構圖上,研發部明確歸總經理管理,但公司每個人都明白,研發部實際上是由曾董事(研發總監)領導,而陳總經理和曾董事的職務平級。久而久之,陳總經理也學會了忍氣吞聲、逐漸適應了潛規則,大家彼此心照不宣,維持表麵上一團和氣,不正常現象在人們心中逐漸變成了正常現象。陳總經理常常這樣考慮:“當然,我可以用辭職來表示我的抗議,但是,當我離開之後再進入一家企業任總經理時,也會碰到同樣的情況,甚至更糟糕,大環境就是如此。既然如此,那又何苦離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