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深化改革進程中的國家治理模式構建(1 / 2)

中國深化改革進程中的國家治理模式構建

管理視窗

作者:任冠宇

摘要:“堅持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麵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反映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對於國家未來發展的前瞻性思考和戰略性眼光。國家治理模式是由政府、市場與公民社會相互耦合、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種整體性的和相對穩定性的製度結構模式。構建有效的國家治理模式是促進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和實現現代化的關鍵要素。

關鍵詞:深化改革;國家治理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國家治理大體經曆了三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即從新中國成立的國家統治模式到改革開放後逐步從統治走向管理模式,再到2013年開始推進國家治理新形態。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理念的提出,標誌著當代中國國家治理模式的一次“質的飛躍”。“國家治理”的概念是國家統治和國家管理的變革與重構,其內涵更豐富,它基於國家與社會的良性互動過程,意味著“多元、協商、共治”,意味著政府、市場、社會之間關係的重塑,意味著在原先側重於國家管理有效化,到開始明確把國家治理現代化作為執政黨執政理念重要內容的時代轉變。

一、建立法治化的公共服務性政府

在現代國家製度研究中,法治是被學者們最為關注的控製政府行為的最有有效的一種製度安排。“法治是政府實現善治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公共管理的最高原則,他要求政府官員和公民都要遵循法律的約束,但前提是首先規範政府的權力和行為。”①第一,完善法製建設。建立法治政府首先要求通過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法製建設來規範政府的權力約束政府的行為,強化政府的政治職能和責任,確保政府為全社會創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政治和法律環境。第二,強化法治意識。要深入開展法製教育宣傳活動,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推動全社會形成法治信仰,是法律內化為全體社會成員從事社會經濟活動和參與社會生活時自覺遵守的行為準則。如果說,權利意識的啟蒙我們已經完成,那麼法治觀念的啟蒙還在路上,這也是黨的十八大提出“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深層原因所在。第三,嚴格規範行政決策行為。堅決杜絕事前“拍腦袋”、事中“拍胸脯”、事後“拍屁股”的“三拍”型行政決策,堅決反對少數人一言堂、主觀擅斷、一意孤行的不當決策行為,確保行政決策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第四,堅持公開透明,完善監督機製,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公開透明可以保證行政權力始終在人民群眾有效監督之下運行。讓行政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既有利於體現政府行為的公開透明,也有利於樹立行政機關的公正形象。

在深化法治政府建設的同時,中國還需要更為深入的政府行政體製改革來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實現建立新型公共服務型政府的目標。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加快行政管理體製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目標。“著力轉變職能、理順關係、優化結構、提高效能,形成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行政管理體製”。②實現建立公共服務型政府這一目標的實現,必將是政府治理理念、政府服務職能以及國家治理模式進入到一個攻堅克難的重大變革階段。正如亨廷頓所說:“在那些正在經曆快速變化的社會中,公眾對公共服務的需求增長速度快於政府所能滿足這種需求的速度。”③。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改革傳統的的高度集權、過度僵化的科層官僚體製,轉變執政理念和角色定位,借助市場和社會的力量來加強壞人提高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即通過市場競爭和社會力量來打破政府對公共服務的壟斷、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提高政府行政效能;通過強調企業家精神來促進和重塑政府,加快政府行政技術和執政方式的更新和創新速度;通過有效的公民參與,通過完善公民參政議政的途徑,提高公民的政治參與熱情和對政府治理的影響力,來提高政府治理的公正性、透明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二、創建有效的市場經濟體製

當前,中國市場經濟體製的完善和深化勢必深入擴展到政治和社會領域,對構建現代國家治理模式產生深刻影響。“建立政府、市場、社會互惠共生的有效國家治理模式,是轉型深化和完善市場經濟體製的核心任務,也是促使轉型國家從嚴重的分裂與衰退走向持久的穩定與發展的製度基石。”④縱觀新一輪經濟體製改革,其間貫穿的基本邏輯清晰可見:市場的歸市場,政府的歸政府;市場主體法無禁止即可為,政府法無授權不可為。其目的在於:為企業鬆綁,讓市場發育,讓創造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

第一,圍繞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的決定性作用重塑政府與市場關係。當代中國要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首先就要跳出有關強政府弱市場和強市場弱政府之間非此即彼的關係的思維誤區。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首先就要轉變傳統政治經濟體製下“強政府弱市場”的固定思維模式,要建立統一規範的現代市場體係,不斷完善市場準入製度,規範市場競爭機製,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於此同時,政府宏觀調控和管理的主要任務,是保持宏觀經濟總量平衡,抑製通貨膨脹,促進經濟結構優化,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為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和創造良好環境和條件。發展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關鍵是尋求市場功能和政府行為有效接力,在充分發揮市場作用的下適時適事發揮政府在彌補市場功能失靈、調節經濟發展失衡的作用,既避免政府能力不足的也要防止政府過分幹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