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經濟倫理學作為一種原初關係的解讀視角(1 / 3)

經濟倫理學作為一種原初關係的解讀視角

商界論壇

作者:唐小梅

摘要:鑒於馬克思經典著作《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以下簡稱手稿)在其學說形成中的重要地位,為更好地了解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對當代社會的價值;係統學習馬克思經典著作中的道德觀、道德觀中存在的問題及如何看待經典作家對待道德的態度有總體性的把握和認識。使我們不得不突破其中眾多的研究視角,從最本根性、原初性的視角——經濟倫理學視角來解讀經典,這對於我們挈綱提領地領會馬克思主義道德觀的形成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關鍵詞:經濟倫理學;原初關係;現實性;啟示

一、《手稿》研究現狀淺析

《手稿》的重要價值的形成集中體現於在,它是馬克思在巴黎時期轉向經濟研究的主要成果,代表了馬克思同恩格斯合作之前,理論認識上的最高成就。在《手稿》中,以資本主義社會的研究為基礎,初步闡發新世界觀基本特征的前提下,第一次對馬克思主義三個組成部作了綜合性論述,為創立馬克思主義學說奠定雛形。①

然而在1932年《手稿》發表以前,學界側重於其在經濟學領域的貢獻,隻將其定性為經濟學研究著作引起了國內外理論界的不同觀點:一、手稿是馬克思最有價值和最高水平的“著作”。二、隻是馬克思走向曆史唯物主義和共產主義過程中的不成熟的過度時期或轉折時期的思想。

從著作本身及理論的價值性探究上,學界無不從經濟學分支學科的政治經濟學和哲學分支學科的倫理學進行兩大板塊的主要研究;橫觀其主要研究領域卻囊括文本研究的多重視角:大唯物史觀和實踐辯證法、出發點、批判維度、方法;人道主義問題、感覺理論、對法律的經濟分析;美學思想、文化思想、生態思想、人本思想、生命倫理思想及自然觀、價值觀、平等觀、發展觀、幸福觀等等眾多的研究視角。

從其內容的創新性和繼承性問題上,一方麵,對黑格爾的辯證法和整個黑格爾哲學做了認真的哲學批判,把這種批判同經濟問題直接聯係起來。另一方麵,在對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分析中,又促使了馬克思對勞動、物質生產在個人和整個社會的發展中的作用問題進行哲學考察。對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方法論的批判,遠遠超過了真正經濟學問題範圍。也就意味著《手稿》的發表否定了以往將其單獨視為經濟學著作的觀點,以哲學的視角分析經濟學問題,雖然在手稿中經濟學和哲學的論述也是分開的,但是這兩種批判彼此互相闡明,所以其不僅是一部經濟學著作,而且是一部卓越的哲學著作。

基於王小錫教授《的經濟道德解讀》中《手稿》是一部道德內涵豐富的著作和李培超《解讀馬克思倫理思想的應有視角》中《手稿》本身包含了馬克思的倫理訴求,因此從馬克思寫手稿的原初視角即哲學的維度來研究經濟學,尤其是從其本根性、基礎性的視角即經濟倫理學的角度來解讀此經典,想必定是一種更合馬克思原意和更有現實價值的解讀視角。當然就倫理學這一視角也有多元的觀點:認為《手稿》是馬克思對道德問題進行論述的主要著作,反映了馬克思主要的倫理學思想,有人則認為《手稿》關於倫理道德的思想還明顯地體現著黑格爾、費爾巴哈、康德人的抽象性和思辨性,沒有達到曆史唯物主義思想的成熟。另外在國外還有許多人認為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在倫理學立場上是“道德相對主義”、非道德相對主義甚至是“翻到的主義”。首先我們不可否認的是其合理性,更不可否認其片麵性,尤其不可否認的是一思想的形成是一種批判與繼承的關係。恰恰《手稿》即是馬克思在批判地繼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這樣一種觀點陳述,這一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創新。

所以,《手稿》雖然是有三個未完成的手稿組成,保存的也不完整,但他們在思想內容上卻形一個嚴謹的整體,有其內在的邏輯性,尤其是在對國民經濟學批判的過程中,從地租、工資、資本、異化勞動幾大板塊的揭露與批判始終是在以人為本,以工人的生存狀況和發展為本的研究視角下進行的,無不貫穿著道德及偽道德事實關係的深刻揭露。承認《手稿》是一部蘊含著深刻道德內涵的哲學經濟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