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李東田:二十五年,隻做一件事(1)(1 / 3)

李東田,東田造型創始人,時尚教父。被權威媒體一致譽為“中國彩妝教父”,時尚界的超級明星,亞洲殿堂級最具影響力的造型大師,以其對國際流行元素的敏銳感覺和把握,二十多年來成為無數巨星超模和社會名流的親密合作夥伴,始終走在時尚前列,執掌造型界牛耳,左右潮流走向。

我覺得每一次給別人講課都是在豐富自己,因為我的主張、方法被自己一次次地驗證了。一個好的師父就是要教會徒弟,通過他們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去創造,並且形成自己的風格。

很多人問我,你都做到董事長這個級別了,員工都上千人了,怎麼還親自弄一把椅子,弄一根蠟燭?我會告訴他們:這不是工作,是我的樂趣。

做事最重要的是心態,有時候邁出一步或者做一個決定,可能會出錯,但同時也是好事。你不去闖,不去碰,怎麼知道外麵的世界什麼樣子呢?

我喜歡一切美好的東西,喜歡為別人鼓掌。有的人喜歡孤芳自賞,但是我喜歡百花齊放。如果能盡自己的能力幫助別人,是一件特別好的事。

每一個決定都是認真的

李東田有很多頭銜,比如“國家級造型師”“中國彩妝教父”等,但李東田卻說最喜歡別人稱他為商人。因為他就是在經營生意,隻是在用藝術的眼光經營。在李東田眼裏,每一個化妝師、發型師都是藝術家。但他也認為,如果隻是單純做藝術家,會越來越孤芳自賞,而他喜歡百花齊放。

李東田今天的成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他最初也沒有想到會成為彩妝教父、發型大師,而是在為了生計的奔波中“一不小心”成了“中國時尚產業的第一人”。

1996年,我從美國回來探親,正趕上著名導演李少紅要拍她的第一部電視劇《雷雨》。在去美國之前,我們在她的電影《紅粉》中有過合作,也因為這個工作,我在影視界有了一些名氣。那時李少紅又找我,問我能不能設計一下《雷雨》的人物造型。我說可以。後來整個戲拍了大概4個月,我就中國、美國兩邊跑。

1997年,我回國正好碰到另外一位朋友,他希望和我一起開發廊。後來,我們開了一家叫名人坊的發廊。開了名人坊以後,我自己又想做一個副牌叫“東田造型”。“造型”這兩個字在中國是我第一次提出來的,那時大家都不明白是什麼意思。其實“造型”這兩個字從專業角度來說就是製造形狀,就是東田想製造的一種感覺。

當時我就把這個副牌放在門口。很多人知道李東田,但不知道東田造型是誰開的。我這種嶄新的思路,讓很多人覺得眼前一亮。當時有很多明星都來捧場,他們都是我的朋友,我們把那條街弄得特別炫。結果這事兒一下子就傳開了,大家都說李東田回國開了一家發廊,裏麵還有咖啡廳。大家耳熟能詳的明星胡兵、林心如老去那兒。

1998年,正好趕上北京平安大街改造,我們的發廊剛好臨街,生意很受影響。我那個朋友問我要不要把發廊關掉,我沒同意。當時有很多人慕名而來想拜我為師,我就開設了培訓班,而且把原來的名字去掉,真正變成了東田造型。東田造型從此從一個萌芽式的概念變成一個品牌。

我的新合作夥伴叫吳聖。吳聖是我的朋友,他開始對跟我合作這件事很猶豫。他是做兒童攝影的,對於兒童攝影的所有細節,他都很清楚,但我不是很在行。我對他說,我們為什麼不能在一起做點事情?我把自己的概念跟他說了,談了幾次後,我們開始合作。

但是我們還需要另外一個人,因為做生意如果隻有兩個人很容易由於各執己見而發生爭執。我們需要找另外一個人來平衡一下,當時我找到了陳岩。陳岩是我的私人助理,他跟我一起工作很久了,知道我每一個動作的意思,我們之間早已形成了默契。

在公司成立之初,我說過一句話:“雖然我們是三個人,但不是舉手表決製,如果發生了爭執,大家都可以提意見,但是最終的結果要以我為主,因為這是東田造型。”雖然我說得很絕對,但他們都很尊重我,他們也認為既然叫“東田”這個名字,那麼所有的決定也要得到李東田的認可。事實上,我們三個人的配合也非常默契。我在公司的股份最多,但我把財政大權交給了吳聖,我希望他進入主人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