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鈞天坊古琴文化創辦人。當代中國最具專業水準的斫琴家,奧運會開幕式、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電影《赤壁》及電視劇《笑傲江湖》等所用古琴均出於其手,成功修複“九霄環佩”“龍吟虎嘯”等百餘張曆史名琴。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我的使命就是要做一些傳世之作,這是第一個要達到的境界,之後要達到的境界就是傳琴。把琴裏麵的文化、帶來的美學傳遞出去,不能說真正改變世界,起碼可以引發人們的思考,能夠引導人們去跟自然融合。
現在很多人都在急功近利做事情,而我希望獲得一種把速度慢下來以後引發思考的生活,在傳統文化的狀態下去思考很多當代問題的創意。
我們的一生很短暫,在短暫的一生中,如果能認識到自己為何而來、為何而去,簡單化地生活,做有意義的事情,我覺得對每個人來說,對每個生命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
我覺得,無論商業街、文化街、工業區都應該有它相應的藝術存在,而這種所謂的“藝術”應該變成生活。
為藝術而藝術
四藝之首,中庸之道,一切盡在古琴之中。
開始接觸古琴的時候,隻覺得是一件能夠彈出音樂的樂器。但實際上,這個樂器裏麵所承載的東西太多了,這也是我二十多年來逐漸感悟出來的。我始終沒有達到一個自認為很好的狀態,這也是我必須思考的問題。
這裏麵有很多對物理聲音、美學聲音的品評,彈琴之後還會有音樂的哲學和邏輯引導行為。我越來越深刻地覺得古人的智慧高不可攀,所以二十多年來我潛心研究古琴是一種幸運,同時也是絕非偶然的緣分。
我相信生命的輪回,在前世的修行中可能有一個智慧的果實,這個果實可能在很多年前就已經做過這樣的思考,到今世隻是做了一個膨脹和延續。
三千多年的古琴文化傳承到今天,它能夠名列四藝之首,實在有它深切的原因。就說彈琴吧,你要用到手、眼、思維、邏輯、音樂的技巧,加之呼吸、心理節奏的變化,太多的因素都需要用時間、用思考、用意念闡述出來。闡述出來又不是直接得到結果,隻是過程的一小步而已。因此,難就難在它有這麼多的關係,而不是把音樂彈熟了,有了足夠的音樂技巧就能成功的。
當你解決了音樂技巧的問題之後,你會發現音和音之間的空白恰恰是琴人思想高下的分界線。這也使我悟出了很多道理:呼吸與空白的關係是什麼?邏輯與空白的關係是什麼?對生命追求的高度與這兩音之間的空間的關係又是什麼?音在縈繞、著陸的時候,指法運用的快慢、長短與邏輯、生命的追求又是不謀而合的。在某個時期你會對某一種速度、某一種節奏感興趣,當你超越這個時期的時候,你會對另一種節奏、速度和音韻之間空白的長短感興趣。
這都不是最好的,因為沒有最好,隻有中庸之道才是最好。所以說,琴不僅僅應該是四藝之首,也應該是所有藝術門類裏麵必修的課程。古琴所承載的不僅僅是道家的清微淡遠,儒、釋、道的精神全部都在裏麵,而且想象的空間會無限膨脹,從微塵粒子一直到宇宙世界,在古琴的音和音之間你都可以感受得到。
“用古琴去拯救世界”就是要用古琴拯救心裏的世界,隻有把心裏的世界弄清楚了,才可能有無限膨脹的宇宙力量,才可以去改變世界、拯救人類。當我們有了這樣的大局觀的時候,從微塵粒子到宇宙世界,我們都可以看得非常明白而且淡泊。
機遇總在困難與困難之間
王鵬做古琴其實是半路出家,雖然他以前學過,可很多年不做已經忘得差不多了。所以,一切都要從頭開始。當然,王鵬對古琴似乎有天然的悟性,很快就做出了令人驚喜的作品。
我剛開始做琴是在1998年,那時我的妻子是比較反對的,因為當時我的生活狀態已經很好,要房有房,要車有車。我自己也在做生意,一年有十幾萬的收入,她當然不希望我把這些東西扔掉,去做一件看不到希望的事情。當時她正好要去英國學習半年,我覺得機會來了,就在半年之內把鈞天坊建立起來,並做了幾件在業內小有名氣的作品,也逐漸提升了自己的信心。
從最初不支持到感覺我做的這件事情確實有意義,一直到今天,妻子已經完全轉變了。她覺得我在做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甚至參與進來幫助我解決很多困難。我非常感謝她的付出,因為我把精力都投入到自己的事業裏,家裏的事情基本不管,都得她來操持。
剛開始,我一個人做琴,用了一個車庫,晚上也要幹到很晚。冬天,小區燒鍋爐的那些工人不知道我天天晚上在那兒幹什麼。後來他們過來敲門,看我在做古琴,他們也不太了解,我就跟他們講古琴是什麼。結果他們說看我太累了,就幫我打磨材料。其中一個人後來幹脆不燒鍋爐了,變成我的第一個工人,現在這人還在我這裏工作。再後來,陸續有幾個人也都變成了我的工人,直到今天已經成為我最重要的員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