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郭培:事業上的大女人,生活上的小女人(1)(1 / 3)

郭培,玫瑰坊時裝創始人、首席設計師,中國高級定製服裝設計師,眾多演藝名人禦用服裝師,北京奧運會頒獎禮服的設計師。其作品連續多屆榮獲“國際服裝博覽會”金獎,常刊於《瑞麗》《世界時裝之苑》ELLE和Marie Claire等國內外著名時尚刊物。

一個人為理想而活就是快樂的。所以說一個人的價值是當你一分錢都沒有的時候,你還值多少錢。我覺得這種體現是有意義的,所以你要把錢花掉,花在自己的理想上麵。

我常對身邊的人說,你不能因為怕犯錯而不去選擇、不做決定。人不能怕犯錯,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怕改正錯誤,我絕對就是在第一時間改錯的人。如果在第一時間敢於麵對自己的錯誤,就證明了自己的內心很強大。

我認為人生應該隻有一種選擇就是前進,就是永遠趕往明天。而不是回頭看自己經曆的那些,那會嚇到自己。如果我是一個喜歡看過去、愛回憶的人,我的步伐會很慢,所以不能回頭。

我所做的中國嫁衣一定是可以傳承的。我相信用最美麗的設計能打動所有的中國人。他們會與我一同傳承這種藝術,傳承民族文化。作為中國人,這是很驕傲的事。

靈感源自感動

郭培做嫁衣設計源自感動,這種感動既來自她對設計的迷戀,更來自顧客對美的追求。畢竟,每一個新娘都希望自己在婚禮上是最美麗的。而郭培知道,一直以來,中國新娘沒有本土的屬於自己的嫁衣。

我覺得自己是根植於本土的設計師,因為我沒有接受過西方的影響和教育——雖然我常到歐洲了解他們的文化、曆史和時尚。很多中國人為我這個真正的中國本土設計師做出這樣作品而感到驕傲,甚至很多人認為我達到了國際高級時裝的程度。

我在父母那裏並沒有得到過關於嫁衣的任何概念。他們結婚的時候正趕上特殊的曆史時期,穿著那種小一字領拍的結婚照片。我從小到大都不知道中國嫁衣是什麼,應該說最少兩代中國人不了解中國嫁衣。改革開放之後,大家接受了很多時尚觀念,接觸到西方的婚紗、婚禮,而女孩子很想在婚禮中展現一生中最美麗的自己。

我在決心做中國嫁衣之前,曾為一個女孩做嫁衣,這個女孩是上海人,北京長大,嫁到香港。她用了將近一年時間,做了十幾件漂亮的禮服。

有一天,她的婆婆從香港帶來一個鐵盒。打開鐵盒的那一刻我就驚呆了——裏麵是一件特別漂亮的全部刺繡的衣服,全部以銀線為底,金線繡出凸出部分的龍圖嫁衣。她說這是50年前自己的嫁衣,她想讓兒媳婦穿上,但找遍了香港沒有裁縫能改這件衣服。

這件衣服我一看就知道是潮繡,我不會做,可我特別想留下它。我就讓那個婆婆把衣服留下給我試試,然後我去潮州找了6個繡工,但她們都上了年紀,沒有一個人肯來北京。我又不能把這麼珍貴的衣服送到那裏去修改。於是我就讓自己的繡工照著這件衣服去模仿,去研究它的工藝和繡法,最後用了3個月的時間仿了一件。後來我又用了一個多月改完,改得天衣無縫。當我還給她嫁衣的那一刻還很不舍,就好像它跟我有著某種關聯一樣。

後來,我給這個新娘做了十幾件漂亮的衣服,其實哪一件也不遜色於它,但是這件衣服給我的感動最多,因為它是傳承的嫁衣。它傳承的不單是一個家族的血脈,還傳承了一個國家、民族將要失傳的技藝。

當我看到那件嫁衣時心裏一動,決心要做中國嫁衣,而且我所做的中國嫁衣一定是可傳承的。我相信自己可以用最美麗的設計打動所有的中國人,並同我一起傳承民族文化。

2012年5月在北京751時尚設計廣場舉行的發布會跟以往的不太一樣。我想通過這個主題為“中國新娘”的發布會,給中國人做嫁衣。

我們這麼大的國家、這麼大的民族,有這麼悠久的曆史,卻沒有自己的嫁衣,我覺得這是一種文化的缺失。這一次,我要用最美麗的設計打動中國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