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賈偉:創意家的“上上之道”(2)(2 / 3)

後來公司內部開始有了不同的聲音,建模的員工覺得自己像設計工人,覺得搞創意的特牛;渲染的員工說自己還沒有建模的牛。建模部和創意部就開始有分歧,因為建模部覺得自己也是搞設計的,憑什麼給別人建模?後來不協調的聲音越傳越大,我就意識到可能自己又錯了。

有一天開會的時候,我說:“這段時間我們還得再招些人,擴大建模部和渲染部的隊伍。”突然有個人說:“招什麼人,誰會來我們公司?你去看看博客上怎麼評論我們公司的。”我當時一看,裏麵罵得一塌糊塗,很多人的意思是我在壓榨設計師。

看完之後,我有點不想幹了,比第一次給三星做提案被否定還痛苦。從那以後我天天看博客評論,30多篇博客,每篇幾百條評論,裏麵應該也有我們公司的人。隨後就開始有離職的、有鬧事的,甚至有一個部門集體辭職。

我就在反思,這麼多人說我不好,肯定是我哪裏做得不夠好,我的管理方法可能出了問題。這本來是可以體現個人智慧的工作,現在卻變成了流水線一樣呆板的工作,雖然可以提高生產價值,但是讓很多人不自由,讓很多人變得不需要有太多創意。比如建模渲染,就跟商業攝影的程序差不多。我把可以體現設計師價值的東西給弄丟了,思路完全走偏了。

那次打擊挺大的,讓我感覺自己不是一個成功的管理者,就像我給三星第一次提案的時候,我感覺自己不是一個成功的設計師一樣。最後仔細想想,我覺得可能是自己對管理的誤解,可能是自己太輕狂,沒有更多地考慮設計師的內心願望——每一個設計師都希望成為設計大師、成為最優秀的創意者,都希望把自己的創意展現給別人,而不是每天都在做別人創意的後續工作。

我看的書也有問題,豐田模式講得特別好,那樣的工作效率特別高,為什麼我們公司出這麼大的問題?痛定思痛,我的第一個抉擇是搬家,第二個抉擇是把所有的管理書全部扔掉,看一下創意管理該怎麼做。我把公司搬到西海,一個有山有水能讓我靜下來思考的地方,我真正感受到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在DRC的時候車水馬龍,屋子都是一間一間的,特適合流水化作業。到西海後,所有人坐在一間屋子裏,有一種大空間的感覺。

我提出了新的概念叫獨立設計師體係,完全顛覆了以前的流水線體係。獨立設計師體係要求所有的設計師一個人完成從創意到最後PPT的提案報告。可後來發現公司沒有一個人可以做到,大家的第一感覺就是老賈又瘋了,又折磨他們。我限期每個人在3個月的時間內必須做到:不會建模的學建模、不會渲染的學渲染、不會PPT的就學PPT、不會畫草圖的就學畫草圖,最後,不合格的就被淘汰。3個月後,不合格的慢慢都走了。

後來,我又提出了“上上細胞管理”。所謂“細胞管理”就是保證每一個細胞都是鮮活、獨立、能夠呼吸的,細胞和細胞之間是相互促進的。這個管理模式打破了大團隊效率不均衡的問題,讓每一個細胞不超過7人,一個領導者最多管理6個人。細胞必須有獨立的運營方向、獨立的財務體係、獨立的人事體係,等等。甚至這個細胞可以是一個人,如果你想成為一個上上細胞,我們可以對你一個人進行單獨核算。

我發現創意產業運營最有效的基本都是20人以下的公司,7個人左右的公司效率最高。而我們公司接近300人,分成了幾十個小公司、小細胞以後,他們決定自己的速度、能動性以及效率,每個小細胞都有自己獨立的發展方向。

這種模式已經執行將近4年了,現在看來還好。其實“上上細胞管理”需要特別好的財務體係、人力資源體係以及質量監控體係,我們也在逐步地健全這3個體係。

一個流程、一種管理體製、一種想法沒有絕對的正確與錯誤,隻不過在特定的時間是不是適合特定的方式罷了。我覺得包括豐田模式都沒有錯,錯在我們沒有用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方。我個人認為,我們得感謝流水線的方式,讓我們從30人變成70人。我們在流水線上也學到了一些很有效率的東西。